这个青年也就二十多岁的年纪,一双眸子非常锐利,腰间还带着一支玉笛。
此人名为张楠,乃是扬州书院的儒生,他的名头非常响。
在大唐的儒道六艺中,乐艺是一个泛指,乃是在各类祭祀活动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各种音乐、舞蹈和诗歌唱词。
这位张楠就以精通玉笛而闻名,传闻他的玉笛乐曲,在整个列国都非常有名。
可以说,他是一位天才。
在这个世界上,能创作出比他的乐曲更好的人,一只手掌都数得过来。
而且在大唐,他是当之无愧的乐艺第一人。
“张楠,就由你和太子殿下比试,让太子殿下看看我们扬州书院是不是如此不堪。”
郑夫子冷喝道。
张楠走上前,摘下腰间的玉笛。
他现实向秦洛行了个礼,便道:“请殿下赐教。”
也就在这个时候,扬州书院的人要和秦洛比试的事情已经开始在扬州城流传。
别说这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但是一旦发生这种惊爆事件,消息传递的速度甚至都能赶得上手机。
没过多久,就有许多文人都前来围观。
秦洛住的地方是在扬州行馆,所以这里没过多久就挤了很多人。
当然这些文人都只能在最外面围观。
张楠将手中的玉笛拿出,道:“末学月前变便做出一曲,名为姹紫嫣红曲,请殿下赐教!”
说完,张楠将玉笛横在唇间,开始吹奏。
他的曲子的确是非常好听。
开头笛声轻起,如春风拂面,又如水滴敲击石头,清脆而富有弹性。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低语,悄然而至,带着微妙的情感触动心弦。
之后,低声忽然婉转,同样也是非常摄人心魄,给人一种非常好听的感觉。
而此时张楠在此停留,开始唱词。
“去年送别曲江亭。”
“折残杨柳青青。”
“子规啼月晓风清,惆怅归程。”
“烟草凄迷古渡。”
“寒云惨淡荒城。”
“斜阳无语下西泠,满目伤情。”
很显然,这唱词也是张楠所做,听得出来是一首送别的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