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美好啊。不只是警部补,就连母亲和表姐都不知道她的行踪,她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她想起了添田。现在他应该在报社奋笔疾书吧?还是在外头四处采访呢?
久美子真想拿起电话,让他们接通东京的报社。从这里打过去是直通电话,就和在东京打电话一样。然而,她忍住了这一诱惑。今天与明天,她决定独自度过。要找人聊天,就等这趟小小的旅行结束之后吧。
墙上挂着京都著名景点的导图。这里有很多外国人入住,景点的名字都是用英语写的。
久美子上午刚去过的南禅寺也在其中。还有银阁寺、金阁寺与平安神宫。
久美子看着地图,心想不如选一处僻静的寺院度过这个下午吧。
不过,现在最贴近她心境的,是京都的郊外。那里的寺院仿佛在呼唤着久美子。
地图上的北面写着大原、八濑等地名。久美子看见了常在高中的教科书上出现的与《平家物语》有关的地名——寂光院。她有些心动。不过她也想去南边看看。
如果坐明天早上的火车回东京,那她的自由时间就只有今天与明天。她在地图下方看见了“MOSSTEMPLE”这几个字。括号里则写着“KOKEDERA”。
苔寺。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久美子当即决定,就去这座苔寺。
“这样啊……坐车过去大概三十分钟左右。”她叫来门童问了一下,门童如此回答道。
“不过……”门童歪着脑袋,“我听说那座寺院最近正在限制入园人数呢。”
“啊?是吗?”
“是的,那些来秋游的中学生蜂拥而至,还拔那些苔藓,随地乱吐口香糖,寺院为了保护苔藓,就开始限制入园人数了。”
“那得提前申请才能进去吗?”
“嗯,修学院是这样,不知苔寺是不是也如此。我这就去问问。”
门童给前台打了个电话。
“好像不用提前申请。”他如此回答。
出租车驶出京都城区之后,就开上了渡月桥。
一路上,司机问久美子要不要顺便去金阁寺看一看,可久美子想要在苔寺悠闲地待一会儿,便婉言拒绝了。况且她对金光闪闪的新寺院没有兴趣。有许多人聚集在桥墩观赏岚山的景色,她依然没有下车。
开过渡月桥,出租车上了一条能看见田野风情的马路。路上,出租车被一辆载着小舟的卡车超了过去。司机告诉久美子,那是专门用于在保津川上漂流的船,总是用卡车从下游往上游运。
从宽阔的马路转进山脚下的小道,两旁满是小小的料理店与纪念品商店。这里也有很多团体客,停车场里挤满了车。司机说,他就把车停在这儿。久美子跟在人群后面朝寺院走去。观光大巴在停车场等候游客归来,司机正和乘务员小姐聊天解闷。
走过一条小河,就是西芳寺的入口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
这里只有一条路,而且有很多游人,绝不会迷路。走到尽头就是寺院的本堂,门票也是在这里购买。右侧是庭院的入口。
久美子慢慢向前走。这儿的游客比她想象中的更多,大家都是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她走得慢,很快就被众人超过了。周围的树林很茂密,庭院显得十分昏暗。蜿蜒的小路两端都竖着木栅栏。栅栏外满是苔藓,就像一层苍绿色的天鹅绒。柔软厚重的苔藓生长在树木根部,看着看着,真想伸出手去捞一把。那些石头的边角也不怎么圆润,都是一个个锐角。这些岩石上布满了苔藓,犹如披上了安哥拉山羊毛外套一般。
小路沿着庭院弯弯曲曲地绕了一圈。在久美子正以为要走下坡的时候,却变成了上坡路,然后才是下坡。唯一没有变化的是随时都能看见的池水,涓涓水声不绝于耳。树丛茂密的地方,如同傍晚般昏暗,而不茂密的地方就很明亮。就像多云时阳光透不过来,而云朵飘走之后就能看见太阳了一样。在这庭院里,一切都静止,只有游客走动。
难怪寺院会如此注重苔藓的保护。那柔软的苔藓,真想捧起来放在脸颊边蹭一蹭。照到太阳的地方闪闪发光,位于暗处的则呈现出深邃的色泽。有些地方的苔藓厚度惊人。
庭院中有几处小茶室。这是一座禅寺,茶室的名字也颇有禅宗的意味:琉璃阁、湘南亭、潭北庭、西来堂……池子旁竖着牌子,写着“黄金池”。据介绍,该名出自《碧岩录》。
中年男女们不时走进茶室休息,都是来享受庭院美景的模样。
地势最低的地方就在竹林旁边。那里也有一条小河,还架着一座小桥,不过上面拦着绳子,好像不允许游人走上去。竹林是这一带的名胜,和长满苔藓的庭院十分相称。
久美子一边走着,一边享受包裹着自己的幸福。
久美子在竹林小桥附近站了一会儿,观赏下方的小河。水质如清泉般清透。
游人们沿着小路,朝斜面爬了上去。久美子在人群中看见了一位满头金发的外国妇女,她身旁还站着一位日本男性。她身上穿的西装不像其他外国人那样华丽夸张。那身衣服和她的头发,久美子都有印象。在她身处南禅寺等候山本千代子的时候,曾有一群外国游客前来观光,而那位女士正是游人中的一个。久美子对她身边的男性没有印象,可那位女士她绝不会认错。她就是观赏过南禅寺中庭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