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
7月,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至1918年。其间,撰写《本论》十二篇。
1915年
8月,其撰写的《苏秦张仪》,由上海中华书局编入《学生丛书》初版印行。
1917年
2月,其编著的《国耻小史》(上、下册),由上海中华书局编入《通俗教育丛书》初版印行。
是年,撰写《陈君雨农家传》。
1919年
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8月,在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国文,至12月。
是年,撰写《医籍知津》(后改称《中国医籍史》)。
1920年
1月,在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至1922年12月。其间,撰写、发表论文、序跋、游记、通讯多篇,其中有《沈游通信》、《南归杂记》、《〈一个不幸娘们〉的跋语》等。并参加学术讨论,做过多次学术演讲,协助编辑刊物,答复同学论学书等。
8月8日,发表《救济米荒之一策》,刊于《武进商报》。
是年,编著《中国历史讲义》、《国文史地部国文讲义》。拟《中等学校熟诵文及选读书目》,刊于《沈阳高师周刊》的《新旧文学之研究》。《答程鹭于书》于1920至1921年在《沈阳高师周刊》分五期发表;后析出论经学部分,改名为《论经学今古文之别》。发表致廖仲恺、朱执信的公开信(又名《论货币与井田》),刊于《建设杂志》第二卷第六期。
1921年
4月,在沈阳高师丽泽周会讲演,题目为《整理旧籍的方法》,讲演词分两期登载于《沈阳高师周刊》,首期刊于第三十九期;后结集为《经子解题》出版。前后还有两篇演讲稿:《中国古代哲学与道德的关系》,刊于《沈阳高师周刊》第三十一、三十二期。《中国医学的变迁》,刊于《沈阳高师周刊》第四十三期。
是年,撰写《答程鹭于论国文教学书》一文。翻译《勿吉考》,译自日本津田左右吉所撰《满朝地理历史研究报告》(第一册)。
1922年
是年,《古代印度与佛教》、《西域》刊于《沈阳高师周刊》。
1923年
2月,在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专修科教授国文和历史,至1925年7月。其间,开设多种文史方面课程,并写成《论诗》、《文学史选文》(上、下册)、《苏师选文》、《群经概论》等讲义,由学校油印,分发给同学。撰成《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章句论》、《说文解字文考》四种,后汇编成《文字学四种》。
9月,《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2月,讲《群经概论》。又撰《读诸子之法》一篇。
是年,撰写《辨梁任公阴阳五行说之来历》(此文后收入《古史辨》第五册)。
1924年
编著的《新学制高中本国史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5年
8月,在上海沪江大学教授国文和历史,至1926年7月。教授中国文学课程和宋明理学课程。
是年,《沪江大学丙寅年刊序》,刊于上海《沪江大学丙寅年刊》。《致光华大学行政会议书》,刊于《光华大学周刊》第一卷第五、六期。《非攻寝兵平议》、《历史上之民兵与募兵》刊于《天籁报》(上海沪江大学廿周年纪念特刊)。作《毁清宫迁重器议》、《汪孺人传》。
1926年
8月,在上海私立光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2月,其校订的《王再越象棋梅花谱》(附识语)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