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仁者,德也,所谓仁政,乃王道也。君为舟,而黎庶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位举子,虽略显胆子小,但也算有真才实学的,二刻钟的小论时间,他由仁德直论到房居田亩,还举例了近年的优秀政举,另外还添上自己的二见解,佩佩而谈很是言之有物。
这类出身不好,又没有考试运屡试不第,好不容易才得到个荐举机会的人,其实个非常好的拉拢对象,稍施恩德,回头再鼓励下关注番,很容易就收归麾下了。
那人说完,屏息期待看着上首。
萧遇却没有自专,他将正看的此人笔试卷子递给左右:“颜大人,陈大人,李大人,……你们看如何?”
他不但没有自专,反而是十分谦逊,将在座十二名正府审核官员意见都逐问过,而后和几个诸审商量。他般赞同多的,等取得致意见后,这才写下批语和是否通过,交由书吏记录归档。
“下个,李有辛。”
萧遇对左右点了点头,这才坐正看前面,等待下个人上前。
面上平静,只宽袖底下的手却攒得紧紧的。
这是他第次进入权力心,接触到这么多的六部核心官员,办这么重要的差事。
他心脏怦怦狂跳的,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维持住了心平气和的神情和语气。
由不得他不激动,替国家选拔官员,接触宿卫京城的将军们,这才是个储君应有的待遇。
他只要伸伸手,就能收拢个不错的人才。
可他都硬生生压抑住了。
外祖父临终前的嘱咐他牢牢记着。
要稳。
务必稳守,不反击!宁可退,不能进!!
他和皇帝不仅仅是父子,务必恪守臣道。
旦错步,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他现在的底子都是虚的,那什么大人什么将军,能坐到那个位置都是皇帝心腹。
朱伯谦能为他铤而走险,能为他死,其他人能吗?
不能的。
萧遇每日都告诫自己遍,步步谨慎,绝不敢轻越雷池,不管是三部官员还是举子,抑或那些军权在握的大将军,不说多半句话,也不多接触半分。
能赚到面子情就是好的。
他是太子。
萧遇再次告诫自己。
……
持续了旬的科杂科结束。
接着就是武科。
武科在北衙腾出来的个京郊演武场进行,四面没有围墙,只要不越界,有百姓围观也不念。
连日来人山人海,欢呼和嘘声浪紧接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