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命都朝夕不保的情况下,还想让这些边民打心眼尊敬朝廷。赵孝锡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也知道根本不太可能。
边民会存在这种想法,时而出现边境百姓或部落叛逃的情况,那也很好解释了。追随强者,不管那个时代都是人为了活下去的一种本能。
带着这些有点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带兵离开的赵孝锡越发觉得,这次带兵进入秦凤路。确实非常及时的,若长此以往下去。
只怕除了有官府统治的大城,这些周边的百姓。还会不会遵朝廷调令。都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若是没了边民的配合,这块地盘大宋又能经营多久呢?
夜晚骑兵行军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在赵孝锡这样骑军官兵看来,却也是非常兴奋的事情。夜晚来临前的撕杀,让他们那颗略显稚嫩的心已然沸腾了起来。
现在又能越境打击西夏人,对这些年青的骑军官兵而言,无疑也是一件令他们有种自豪感的事情。君不见,这些年有几支大宋部队。敢于越过黄河到西夏人的地盘捣乱呢?
带着这种对越境歼敌的荣誉,这支人数在五百人左右的骑军,顶着星光奔腾在广阔的平原上,并很快出现在黄河岸边听着那奔腾的河水声响。
就在所有人觉得,这大晚上骑马过河非常危险之时。赵孝锡却从俘虏那里得知。他们这支千骑军能过河,其实并从河里淌过来的,是从一条临时搭建的浮桥而过来。
这条浮桥也是西夏侦骑偷偷入境之后,将周边的大宋边军巡骑兵给吓跑之后,由西夏方面组织工匠修建的。虽然浮桥不是很宽,但相比淌河而过要安全快速许多。
浮桥修建好了之后,西夏人对于浮桥看守的非常严。在浮桥的那边,都派有骑兵二十四小时守候。若是直接带这么多骑兵过去,势必会惊动守桥的西夏骑兵。
交待折知刚跟曹文虎原地下马休息,赵孝锡亲自带着赵大跟一众亲卫,放慢脚步往浮桥架设的河道走去。看着远处对岸亮起的火把,赵孝锡就知道他们到地方了。
清楚夜晚摸哨这种事情,只怕还没人能胜过自己,赵孝锡自然又主动承担起主攻的任务。赵大等人也知道这一点,并没跟其争执什么。
留下一个亲卫看着众人的战马,赵孝锡带着赵大等人步行来到浮桥附近。看着空无一人的己方桥头,赵大等人正准备继续前进时,却被赵孝锡打手势拦阻了下来。
不解其意后,赵孝锡却小声道:“你们留在这里不要动,那浮桥的凹地里藏着两个人。要是刚才你们过去,我保证会惊动到另外一边的西夏人。”
前面有人埋伏?
这话听说赵大等人一阵不解,却知道赵孝锡无论武功还是心计,都高出他们一筹。不再吭声窝在原地,看着赵孝锡如同夜晚活动在,平原的野猫一样。
动作轻盈却迅速的更换位置,直到赵孝锡出现在那块洼地附近。突然跃起的赵孝锡快速的两刀,将躲藏在那里的两个西夏侦骑哨给快速抹杀。
看到赵孝锡朝自己动手,赵大等人也赶紧小心翼翼的压低脚步走了过来。很快就闻到一股血腥之气,也看到两个喉咙中刀的西夏骑兵。
想到之前他们还误以为这里没人,只怕他们真的大胆上桥,一准会暴露行踪。到那时,他们夜晚打算突袭的计划,将彻底的失败。
感觉非常不解的赵大,询问道:“公子,你是怎么知道,这洼地里躲着两个人的?”
看着其它同样不解的手下,赵孝锡解释道:“虽然这两个人埋伏的位置,选择的非常不错。可再怎么隐蔽,也没法隐藏掉他们的心跳跟呼吸。
在这种夜色之下,你们只要注意,越是显眼的地方,跟越是觉得平静的地方。相信总会有所收获,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下在这种夜晚跟这种地方,你躲在那里才最安全最不容易暴露。那么你被敌人发现的机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清楚这些都是自己的亲信部下,赵孝锡也会适时的传授,他们一些夜晚摸哨作战的策略。只要能把这些人训练出来,未来也不用每次都由他亲自上阵。
将这两位潜伏哨的尸体收敛一下,望着这块洼地旁边的能容纳两马并行的浮桥,赵孝锡朝赵大等人问道:“看到这座浮桥,你们觉得要怎么过去,才不会被对方发现呢?”
这座浮现的距离虽然不远,只有不到一里地的距离。可赵大等人,站在桥的这一头,已然能看到。桥的另外一头,有不时走动的人影。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上桥,进入对方的火光范围就会无所遁形。因此,他们被赵孝锡这个问题,问的确实不知如何回答。
其实在寻问赵大等人时,赵孝锡却非常清楚,对方在浮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