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来人,赵孝锡略带意外的道:“不知黄使者。是为何人送信?要知,我灵鹫宫跟西夏似乎没什么交情吧?而且使者也不是普通人,应该是西夏王宫中的内婢吧?”
这位使者见对方看穿他的身份,也没显得有什么惊讶,很快用公鸭嗓笑着道:“赵尊主,还真是英明神武。不错。小的正是从王宫而来,替尊主的一位故人送信。
至于信中写的是什么,相信尊主看了自知。来的时候,这位故人让小的转告几句话。大意是,尊主要完成心中的想法。就不能错过此次的机会。”
呃!这话说的赵孝锡心中一愣,很快意识到这个故人,搞不好就是那位西夏皇太后李秋水。可这所谓的机会,又到底是什么人呢?
让人接过这位太监手中的信函,赵孝锡也没避讳什么,很快就拆开了信件。等看到‘师侄’两个字,赵孝锡就知道,他猜的果然不错,这是李秋水写给他的亲笔信。
明知他是大宋郡王爷,还与他进行信任,这位西夏的皇太后。也不知到底想些什么,可看完信件之后,赵孝锡就觉得,这位皇太后打的算盘还真不错。
只是令赵孝锡觉得无奈的是,历史还真顽固。原以为,让虚竹当个平凡的小和尚,他身上的姻缘也就断了。可现在看来,这西夏张榜招婿的戏码,一样同时上演。
相比原剧本中,这位才貌双全的西夏公主,是为了找虚竹这位迷糊小和尚。最终让其父亲西夏王,向天下强榜征远驸马爷,眼下却是为西夏国的需要所做出的无奈之举。
为了缓和与各方的敌对情况,西夏迫切需要一个帮手。而国与国之间,寻找这种帮手,更多都是通过联姻的方式。若非李秋水疼爱这个孙女,西夏也打算让其进行和亲。
至于和亲的对象,除了大宋之外,还有吐蕃跟回鹘也在入选之例。按理说,跟大宋和亲是最好的选择。可问题是,西夏公主年龄远比赵煦大。
加上西夏不少权臣反对,西夏国主似乎也不看好跟大宋和亲。为此,更多人觉得,跟大辽和亲最为合适。只是大辽皇帝年龄比西夏国主都大,嫁过去李秋水也不忍心。
最终在西夏各方势力的博奕中,李秋水抛下这个张榜招婿的戏码。不问出身,只看人品跟才智武功,还有能让李秋水的孙女看中即可入选。
只是为了减少竞争人选,西夏方面也特别挑选了一些人选。如果无背景的年青人,想来也进入不到应征驸马的人选中。更多的驸马人选,还是在周边各国的王子中诞生。
在这封信中,李秋水直言让赵孝锡前往西夏参加应征。只要能抱的美人归,相信西夏跟大宋,才能进入真正的和平期。私下一些小动作,相信也会减少许多。
这对未来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赵孝锡而言,也能集中各方力量,至少不用担心来自西夏方面的捣乱。实可谓,人财两得的大好事,确实不好错过。
此次参加应征的人选择中,大理的王世子段誉,同样也会代表大理而来。那么吐蕃跟回鹘的王子们,想必也会前来参与应征。
就算如今混乱的大辽,也派出两位有资格入选太子宝座的王子,前来参与应征。对这两位大辽王子而言,谁抱的美人归,谁就有资格凭借这个优势,成为大辽的太子。
至于原来的太子,在大辽的叛乱中,因暂代皇帝管理朝政。自然不可避免,被造反的皇叔父子,给当成祭旗的可怜虫。这也导致,大辽目前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同样意识到大辽混乱不堪的耶律洪基,也明白不选出继位的太子,这些都成年的儿子。私下也会进行暗斗,让本就混乱的大辽乱上加乱。
若非此刻大辽,在内斗之余还保持着大军,镇守与大宋接壤的区域。让大宋的边军,不敢轻易沾便宜。只怕此刻的大辽,也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之中。
造反的皇叔耶律重元虽然被杀了,可其儿子还有那些忠诚于他的部落,如今还流落在大辽境内。不断的挑动草原部族,反抗耶律洪基的暴政,这让大辽也希望得到一个喘息之机。
总之,如今的天下大势,让这次西夏张榜天下挑选驸马的事情。令几个国家,都得到了难得和平的机会。但驸马的事情一旦落幕,只怕烽烟将再起燃遍各个国家。
考虑到这些情况,赵孝锡觉得李秋水还真是丢了个烫手山芋给他。如果他不想,大宋将来跟西夏还有其联姻的番邦之国抱团,唯有将李秋水的孙女拿下。
一句话,为了大宋这个驸马,看来他是没办法去错过。若是让西夏跟大辽结盟,对大宋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至于吐蕃跟回鹘派来的王子,此番更多是打酱油的人选。
从李秋水透露的消息,目前西夏朝廷分成几派,以汉臣为首的亲宋派。以部族首领为首的亲辽派。除此之外,那些亲吐蕃跟亲回鹘的大臣,根本形不成影响力。
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赵孝锡很快收取信件道:“黄公公,请转告你家主子,这次的大会我会准时参加。梅剑,替我送一下这位黄公公!”
听到赵孝锡愿意参加,这位原本还打算劝说一下的黄公公,也显得长松了一口气。做为李秋水的亲信,黄公公也不明白,为何皇太后会看中这样一个武林门派的掌门。
相比那些王子对西夏的作用,赵孝锡这个在中原武林中威名赫赫的江湖人,似乎不具备什么优势。只是在黄公公看来,那位皇太后很英明,此举想必有其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