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年满十六以后,便要入内阁,做内阁首辅,进行历练。
明白政令是如何运行的,处理各种政务,增长其本领。
不至于今后什么都不知道,具体政务没怎么接触过,直接就坐上了高位,能力不行。
容易被人蒙蔽。
韩成这小子,是出了一个特别好的主意!
咱决定了,今后就这么做了!”
朱元璋一番思索之后,越想越觉得韩成出的这个主意好。
直接就把这事儿给定下了。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时候的表现。又一次体现出来了他的杀伐果断,以及雷厉风行。
在很多时候,朱元璋的执行能力那简直是强到没边,说干就干。
当然,这样的性子有些时候,也不太好。
做事儿容易比较武断,可能会脑子一热,就把一些事给做出来了
但是人无完人,不可能每个人做事儿,都能全部到边到位。
每种性格都有优缺点。
比如那些喜欢谋定而后动,遇到事情,就会各种思索,各种盘算的人,确实考虑的挺完善,挺周全。
但是却也会导致的办事效率,拖延的利害。
不少时候犹犹豫豫,错失良机。
韩成看着自己家老丈人的反应。
暗自笑了笑。
剩下的话,都没有再说。
因为他的意思,已经被自己家老丈人都给说了出来。
他本身也是这么想的。
不仅是洪武朝要让太子的朱标担任内阁首辅。
今后朱标当上皇帝了,也要让朱允熥这个太子,担任内阁首辅。
这个事儿可以形成一个定制。
如何做皇帝,也是要学的。
在正式做皇帝之前,先担任首辅,学习处理各方面的政务。
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非常的关键。
如此培养起来的皇帝,不说能力有多强,毕竟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所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
但至少能够知道,权利是怎么运行的。
基础的政务是怎么处理的。
不至于上来之后,两眼一抹黑。
相对而言,已经是解决了很大的麻烦。
对于大明而言,利绝对大过弊。
这已经是很好了。
政策不可能处处完善,能够定下一个比较不错的大致框架,就已经是很不容易。
而且韩成在此之前,也说过政策是具有实效性的。
不存在亘古不变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