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杨士鹏的了解,在他们兵临朔州城下的时候,坐镇中军的赵煦。已然从河间府出发,直奔辽国的南京都城而去。另外一路大军,则同样出兵辽进军辽国。
三路大军距离彼此间。距离也就两日路程。如果以骑兵的速度,三军的间隔可能更近。这与章惇所执行,稳步打进,打一城收一城的战略布置也有关系。
此次章惇所执行的战术,尽管消耗的时间长一些。可在章惇看来,就算出现什么变数。三路大军相互侧应之下,也不会一下出现。不可扭转的败局。
其实在章惇看来,这样的战术,也能保证坐镇中军赵煦的安全。此战不管胜负,保证赵煦的安全,也是第一位的。可他却不知,这样反倒约束了宋军施展手脚。
正在巡视营盘的杨士鹏,看着已然成熟许多的侄子。望着远处的朔州城,略带考验般道:“金豹,如果你是统兵将领,面对眼前的朔州城,你会如何进攻?”
站在他旁边的杨金豹,想了想道:“辽军的兵力配属,似乎很到位。放弃州城之外的小县城,死守眼前这座州城。想到攻下来,只怕唯有强攻。
根据王爷送来的情报,朔州城里拥有的守军接近三万。其储存的粮草,至少足够供应他们一月之需。只是就目前的战局而言,我们拖不了这么久。不是吗?”
杨士鹏听到这话,点点头道:“是啊!以我军十万之数,攻这座三万辽兵防御的城池。胜,应该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攻下这座城,我军需要多久,又会折损多少兵马?
这只是我们要攻占的第一座城,如果折损的兵马太多,后面的几座州城,我们又如何应对呢?看来辽军采取坚守城池的战术,还是很令人恼火的啊!”
对于叔叔的感叹,杨金豹也点头道:“不错,原本这次出关,我还以为辽国会派骑兵,跟我们来一场骑兵对决。结果现在,他们的骑兵仿佛全躲进来了一样。
眼前这座城池中,驻扎的守军,大多都是附属军。这些部队,跟大宋的城防军一样,同样是善守不善攻。这一仗想速战速决,恐非不易啊!”
就在叔侄俩讨论攻城战术时,营盘外跑来两匹战马。看着对方那一身的黑衣,杨士鹏叔侄都知道,这两个马上的黑衣人,到底是什么人。
其实对于此次参战的宋军而言,他们对于皇帝御驾亲征,自然是感觉热血沸腾。可对杨士鹏这些统兵将领而言,他们其实最希望的,还是那位王爷的出现。
此次出来之后,杨士鹏也真正感觉到,赵孝锡手下这些黑衣人的厉害。他们仿佛无处不在般,总能给大军送来,最为及时的战报,让他们能早做准备。
等到两名黑衣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两人行了一个拱手礼便道:“杨将军,王爷加急密信!”
杨士鹏一听是加急,还是赵孝锡特意送来的密信。很快招待两人走进帅帐之中,当着自家侄子的面,拆开了这封漆了火漆的信件。
等到杨士鹏很快看完上面的书信,脸色立马阴沉下来道:“本将就说,为何收复的城池,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原来辽人打的是这种算盘。此计真可谓恶毒啊!”
一听这话,杨金豹立刻关切的道:“叔父,王爷在信上写什么人?”
面对侄子的询问,杨士鹏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将信递了过来。而上面写的,正是赵孝锡根据他们大军的情况,对辽国人所做出的战局推判。
意识到这种危险,杨士鹏朝两位黑衣人道:“两位壮士,王爷此次派你们送信,还有没有其它口信交代。另外,这次宋辽之战,王爷真的不抽身过来吗?”
尽管他清楚,此次御驾亲征的赵煦,为的就是跟赵孝锡比较一下。可在他看来,赵煦当皇帝也许没问题,可当个统帅,赵煦远远不如文武双全的赵孝锡。
不知为何,身为将领的他,总觉得少了赵孝锡,就没有安全感。那怕现在他身边,拥有十万精兵。可他还是觉得,要是赵孝锡在就更具安全感。
听到杨士鹏询问,两位黑衣人中年长的一位便道:“杨将军,有关王爷的行踪,请恕不能相告。只是王爷很关心,此次宋辽之战。并让人,替杨将军准备了一些攻城利器。
等入夜之后,会有一行二十人的队伍抵达大营之外。他们将在适当的时候,替将军攻破城池。再多的事情,我们也不太清楚。如若无事,我俩便先行告退!”
得知赵孝锡派人帮忙攻城,杨金豹也很欣喜的道:“两位大哥,王爷晚上真的派人来了?”
清楚这些黑衣人,都是赵孝锡手下的心腹,称他们一声大哥自然是尊称。而两位黑衣人,立刻拱手笑道:“小将军言重了,此次破城,只怕还需小将军全力配合才成!”
虽然清楚来的是什么人,可两位黑衣人都清楚。什么是他们能说的,什么又是他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