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天龙八部帝尊 > 第192部分(第1页)

第192部分(第1页)

这些年,本王也没少听到,国主对大辽的威逼针锋相对。可为何到了本王这里,国主却畏大辽如虎呢?国主这样,让拓跋将军他们如何自处?

做为保护西夏的大部落,这些年拓跋部落死在大辽铁骑下的士兵,没一千也有八百吧?说拓跋部落与大辽,有不共戴天之仇,相信一点不为过吧?

在本王看来,拓跋将军此举非常无过,反倒应该重赏。如果西夏的将军,人人能象拓跋将军一样,只怕大辽也不敢踏足西夏半步!”

讽刺了李乾顺一番,顺带还给拓跋野带了几顶高帽。听的跪在地上,有点眼中带泪的拓跋野,突然觉得确实有点委屈。毕竟,赵孝锡说的是事实。

这些年,为了防止大辽铁骑入侵,拓跋部落的骑兵也是悍然反击。在这种拉据般的对抗当中,拓跋部落也付出了不少骑兵战死的代价。

尽管对这些战死的骑兵,皇室跟部落都有封赏。可那些人毕竟还是死了,而他们确实是死在大辽骑兵手里,仇人是大辽,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也许是看到拓跋叔侄,略显失落的表情,李乾顺内心大骂赵孝锡又坑了他一把的同时。也只能不再追究拓跋野的过错,好好的表扬了一番。

将话题重新转移到,如何平息部落叛乱的事情。李乾顺也清楚,竟然选择了拓跋玉为拓跋部落未来的族长,身为国主他也必须给他一点甜头,让他感恩皇室。

很快答应将铁鹞军派出,护卫他返回拓跋部落。除此之外,还有皇城铁甲骑兵中,挑选了五千铁甲骑兵,由拓跋野负责指挥,一道返回拓跋部落。

有了这些人陪着回去,李乾顺相信,那些投机的拓跋部落长老们。应该明白,那位拓跋大公子许的好处再多,也比不过他这位国主对拓跋玉的认可。

除非这些长老跟其部族,不想在西夏生存。不然,看到这种情况,他们应该会明智的做出决定。至于如何处理善后的事情,李乾顺也不再过问什么。

如果拓跋玉能这种事情都处理不了,想必也没有扶持的作用。对于李乾顺的这番大言,拓跋叔侄俩自然是感激涕零,唯独赵孝锡却显得很平静。

解决了这件事情,赵孝锡也开始考虑返回大宋的事情。对他而言,此次他不担心西夏跟大辽,反倒担心远在汴梁的赵煦,到底会对他作何感想。

虽然赵孝锡此次顾全了大局,可成为西夏的驸马,却成了板上定钉的事情。其实在赵孝锡看来,这个驸马的身份用好了,对将来他的大业也非常重要。

只是目前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不愿跟赵煦翻脸。所以,他也希望,能跟这位堂弟,那怕心不和也至少保持面和。而他也加快着布局东南跟沿海的计划!

至于此次骑军调动至大辽边境,在赵孝锡看来,大辽若不动,那大宋兵锋也不动。再多积攒些实力,以待另择时机,收复必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可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随着拓跋叔侄带着铁鹞军,还有五千铁甲骑兵,浩浩荡荡开赴拓跋部落时。一封加急的密折,让赵孝锡终于明白,要回汴梁直面一切了!

第二卷 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

元佑八年深秋,随着天气开始变冷,已然病了不久的高太后,突然病情加重。宫中的御医替其诊治后,面对赵煦这位皇帝的询问,显得非常无奈的摇摇头。

做为历经三朝皇帝的太皇太后,赵煦非常清楚,她的身体状况牵动着朝廷的局势。一边吩咐宫中的太医,想尽一切办理替高太后延续生命,一边也加快着朝中的布局。

尽管赵煦严令不许任何人,透露高太后时日无多的消息。可做为唯一的儿子,赵孝锡的父亲徐王,这段时间也经常入宫,探视这位母亲的病情。

看着高太后的寝宫守卫,一下严密了许多,徐王赵颢也清楚,这是大事将生的征兆。从皇宫探视回来后,就第一时间给赵孝锡送信,让其赶紧回朝看祖母最后一眼。

对于赵颢的做法,最近也开始真正主持朝廷军政大事的赵煦,也觉得是时候找这位堂兄谈谈了。如果赵孝锡的回答,不能让他满意的话,或许他会拿出点皇帝的权威来。

做为九岁登基的幼帝,八年傀儡般的皇帝,确实让他心智成熟了许多。那怕他清楚,这些年他能坐稳这个皇帝宝座,跟这位皇祖母的垂帘听政有很大关系。

可相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他渐渐有了为帝者的心胸跟野望。在高太后生病的这段时间,他已然开始清洗高太后器重的心腹大臣。

在某种程度上,高太后的病情会一直没有好转。很大原因,赵煦也是有一些过错的。觉得这个孙子,最终还是埋怨她这些年,选择保守党大臣执政的国策。

哀大莫过心死,加上本身就年过六旬,心结难解病情自然恢复的慢。久而久之,皇宫的太医,面对这种情况。也显得无能为力。

相比徐颢借助朝廷的驿站,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给赵孝锡传递这个消息。得知这个情况的京城布衣阁分部,很快启动了信鸽传递的方式。以至赵孝锡才提前收到这个情报。

看到布衣阁转发来的密报,还有赵煦的一系列举动。开始将汴梁城的禁军将领,进行一番调整跟打压,真正做到军政一把抓,想做个名副其实的皇帝。

觉得这位堂弟,还是太过心急之余,赵孝锡还收到一个令他心中不快的情部。那就是,在赵颢给他送过信之后,赵煦就下令禁止赵颢的探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