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一刀砍了你,省的被你牵连!”
这种反目成仇的样子,看的禁军也没怎么阻挡。而王天霸见这位妹夫翻脸不认人,直接就将给其送的好处,一个不拉的说了出来。两人顿时被绑着手,还相互撒咬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来到县衙正堂的刘堪用,望着坐在县衙大堂的两个年青人。一个坐在下首客位上,一个则直接坐到正堂之上。
等到禁军上前回话时,刘堪用很快就知道,这位坐在大堂上一脸严肃的年青人。正是那位处理过江南案,还有打了场兰州大捷的巴蜀郡王。
很快弯腰行礼道:“信阳知府刘堪用,参见巴蜀郡王!未知郡王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郡王爷恕罪!”
对这种客套话,赵孝锡一向没什么好感。很干脆的道:“刘堪用,这名字取的不错。只是本王应该说是,不堪大用,还是可堪一用呢?
本王今天把你叫来,就问你一句话,狮河县内的情况,你到底知不知情。如果你不知情,本王就要治你个失职之罪。如果你知情,本王今天就要革你的职。”
这话说出来,刘堪用立刻弯腰行礼道:“回郡王爷,下官上任信阳,也仅有不到半年时间。有关狮河的情况,下官真的知之不多。
只是不管如何,狮河是属于下官管辖的区域,出了事下官一个失职之罪必不可少。等此事了结,下官自会向朝廷请罪!”
不卑不亢回了一句的刘堪用,并没显得有什么慌乱。此次上任信阳知府,他是从外地调过来的。对狮河的情况,确实知道的不多。当然,捕风捉影的事情也是听过的!
望着刘堪用很镇定的眼神对视,赵孝锡觉得此人若非大忠,那就是大奸之辈。不过,他相信刘堪用,如果真的涉及此事。不管他是谁的门生故吏,他也要将其罢官定罪。
想到这里赵孝锡道:“对你的话,本王估且信你一回。只是本王想说的是,朝廷将你任命为信阳知府。不过上任的时间长短,体察民情是为官最基本的道理。
此次把你叫来,本王只告诉你两件事,一件就是这位王县令,已经在狮河天怒人怨。衙门口那些百姓,递来了无数血渍斑斑的申冤状。身为知府,你必须给这方一个交待。
第二件事,这位是大理国镇南王世子段誉。此次本王陪其同来狮河,寻找镇南王一位隐居于此的王妃,却不料看到王天霸,派遣衙差行劫掠之事。
你是朝廷知府,应该明白朝廷跟大理是盟邦。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朝廷的颜面何在。身为知府,就算你不知情,你也难辞其咎。
原本世子爷是打算具折回禀大理,让圣上给大理一个交代。看在本王的面子上,世子才按捺住心中怒火,想看看你这知府的诚意何在。
这两件事情,本王跟世子亲自看着你处理。若有一件处理的让本王跟世子不满意,你这知府也不用当了。本王直接把陈知州请来,让他亲自督办此事。”
这番话一说出来,刘堪用冷汗都吓出一身来。这王天霸还真是色*胆包天,连人家堂堂大理王妃都敢伸爪子。这不是找死是什么呢?
可王天霸自己找死不要紧,这样一来,别说他这个知府被牵连。只怕整个河南府,都将被这家伙给害死。这事传出去,整个大宋朝廷都将颜面无存,丢不起这个人啊!
第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章 如山的诉状
做为大宋朝一任知府,刘堪用多少清楚如今朝廷的形势。跟四国接壤,却可谓三面受敌。唯一稍显放心的,正是与大理国接壤的西南。
至于以前视大宋为宗主国的高丽,如今陆路阻隔,直接投了另外一个主子。虽然每年还会通过海运,向朝廷进献一些贡品。可谁都知道,那是买个平安的愰子。
现在自己治下的县令,欺男霸女抢到了镇南王妃的头上,这不是找死是什么?这传扬出去,让大理君臣如何看待大宋朝廷,还是他们这些朝廷官员呢?
打人打脸,也没王天霸打的这么狠啊!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刘堪用也多少清楚。这位王爷话里的意思,很直接明白。那就是事情他能处理好,那这事就不会传到朝廷那边。可办不好,那事情就麻烦了!
死贫道不如死道友,刘堪用也立刻表示,一定会亲自坐镇狮河,将涉及此事的人明正典型。给狮河百姓一个公道,还大理王妃一个公道。
随着刘堪用的表态,赵孝锡也没多说什么,说道:“段世子,若有兴趣,陪小王一起看看。这位刘知府,如何处置此事。世子可有兴趣!”
段誉其实也清楚,这次因为他们及时赶到,事情并没闹的太大。有道是‘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事既然赵孝锡出手,那他自然不会把事情闹大。
况且这种事情,真要深究起来大理脸上也不光彩。尤其那位老爹,面子上怕是更加挂不住。因此,事情就在狮河境内解决,才是对大家都有交待的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