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珏讪笑道:“当初二哥都受不了春山书院刻板规矩;才在家备考;侄儿比二哥还受不得约束;自然觉得南城书院那边千好百好的……”
三老爷想了想;道:“这几年南城书院在童试上虽比不得春山书院;相差也不远了……真要选了那边;倒是也便宜;到底是亲戚家的……”
沈瑞、沈珏远行归家;沈环初次登门做客;晚上就摆了家宴;为这族兄弟几人接风洗尘。
骨肉团聚;自是阖家欢喜;即便如今客居的沈环;也能察觉到二房诸位长辈待沈瑞、沈珏二人的慈爱关切。倒是让沈环悬着的心又放下;虽不知这边二太太到底有了什么不是;还要不与沈珏相于就好;旁人也没有迁怒到沈珏身上
次日;沈全来了;除了给徐氏请安之外;还带来个木匣子。
三年前徐氏回松江;带沈氏诸子北上前;曾在五房留了一笔银钱;托五房大老爷夫妇帮忙在松江置产;这些年五房那边陆陆续续也买进了几处庄子;这里面便是那些产业的契书。
清一色红契;经了衙门盖章;不过上面却不是二房各位老爷名字;而是直接挂在沈瑞名下。
沈全年初回松江时;郭氏就吩咐他过完院试去松江巡视产业;其中就包括代沈瑞打理的这些。沈全这几个月在松江就忙着这些事。因他是经手人;对那些产业也熟悉;郭氏就将这些东西给他;让他携进京;并且顺便与徐氏仔细说一遍那些产业的近况。
虽说这些产业如今都是沈瑞名下;不过郭氏毕竟是受徐氏所托;就没有越重代庖地去告诉沈瑞。即便打发沈全将契书送过来;也吩咐他在徐氏说开前不要私下与沈瑞说什么。
沈全今日过来;就先来见的徐氏。
徐氏看契书分明;账册清晰;沈全又说的详尽;摇头道:“你娘也忒仔细了些;何至于此……”
沈全笑道:“大伯娘还不知我娘那性子;既应了大伯娘嘱托;就当成大事来操办;生怕有半点疏忽;愧对大伯娘的托付不说;也叫瑞哥吃了亏去……”
徐氏赞道:“若没有这份韧性;也撑不起一房来;松江各房妯娌中;我顶佩服的就是你娘;里里外外一把抓;却也没有失了女子柔性;堪为贤妻良母;家宅安定、子孙繁茂;身为妇人;也就别无所求了……要是你源大伯娘当年有你娘一半刚性;也不会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
孙氏故去时;沈全已经十四岁;又因两家毗邻而居、孙氏与郭氏交好的缘故;对于孙氏颇为熟稔。
听了徐氏的话;沈全道:“源大伯娘外柔内刚;失了娘家做倚靠;又要处处周全;委实也不容易。”
徐氏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心中不无遗憾。当年若是送亲时;就打出二房旗号来;会不会就能让孙氏多一重靠山?不过因两家有婚约在前;这段旧事要是翻出来怕四房心中对孙氏生嫌;三太爷才将孙氏托付给族长太爷照应。
族长太爷确实照顾孙氏;连刚进门的婆媳之争都是族长太爷出面帮忙搞定。不过居家过日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没有旁人帮着过的道理。
眼见气氛沉重;沈全岔开话道:“侄儿倒是羡慕瑞哥;大伯娘慈母之心;帮着置了这份私产;他这辈子是衣食无忧了……”
徐氏摇头道:“虽是慈母之心;我却不愿厚颜白领了功劳去。这笔置产的银钱;本就是你源大伯娘留给瑞哥的;我同你娘一样;也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
沈全闻言一怔;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么大一笔银钱;孙氏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托付给了徐氏?
他疑惑中;莫名地想起孙氏出殡时闹出来的侵产之事。
即便是产业贱卖;当初也当折了十来万两银钱出来;虽说后来闹到宗房跟前;除了被贺家占去的两家织厂;其他产业又重新归了四房;由沈瑾、沈瑞兄弟两人一人分了一半;不过那十来万两银子始终下落全无。大家公认的说法是;那些银钱本是四房张老安人要吞的;结果被张家孙女婿给私占了去。那张家孙女与她女婿;从此音讯皆无;都说是跑到福建那边去了。
这一环套一环的;“黑锅”怎么套上去的?
沈全想了一圈;还是懵懵懂懂。
徐氏已经端茶道:“去见瑞哥他们吧;难得有族兄弟进京;全哥这几日得闲;就带着你弟弟们四处转转……”
沈全应了;起身从正房出来。
刚出院子;就与沈瑞、沈环等人碰个正着。
眼见这兄弟几个都穿着外出的厚衣服;身上也系了小毛披风;沈全道:“这是要出去?”
沈瑞点头道:“想要带环哥出去转转;就等着三哥呢……”
虽说沈环初到京城;理应先去拜见各房族兄;不过因沈理、沈瑛都是官身;需要等两人休沐才能过去;沈瑞、沈珏就想着先带他四处耍耍。
等过几日沈瑞、沈珏都要入学;也没有多少时间专门陪沈环。
沈全道:“昨儿同大哥说了渔大叔与环哥来京之事;大哥说了;等过两日渔大叔忙完了差事进城;就选一日去那边吃酒”说到这里;看向沈瑞道:“六族兄那边怎么说?”
沈瑞道:“差不多的意思;且不说渔大叔还没进城;也总要等六族兄休沐才便宜……”
族兄弟几个说话出了沈宅;也没有叫马车跟着;只安步当车;身后长寿带了两个小厮跟着。长福跟着这趟一趟;被沈瑞放了假。
大家并未打算远走;就往同坊的隆福寺去了……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鸟知还(四)
今日正好十月十五;隆福寺外有大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松江虽也富庶;到底南北有差异。不说各种摆摊吃食;就是各项街头杂耍;也同南边大不相同;沈环瞪大眼睛四下里看着;只觉得处处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