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物更新。
弘治皇帝现太子年长了一岁;沉稳了不少;每日给皇后请安时不再别扭;提起张家人时也平和许多;颇为欣慰。不过皇帝心中也担心;生怕有人背着自己教导太子什么不好的;就叫了大太监仔细盘问太子身边事。
得到的结果;就是太子近日不再那么厌烦上课;不仅能从头到尾听完当值老师的授课;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开始跟着做了。
弘治皇帝听了;倒是并不觉得意外。
太子虽聪敏;却不爱读书。早年弘治皇帝并不乐意拘束儿子;这两年眼见他大了;开始沉迷武事、依旧不爱读书;才开始有些急了。
对于太子出宫结交新交沈瑞等人;弘治皇帝之所以没有反对;就是存了一点小念头;想着“近朱者赤”;希望太子与年纪相仿的士子亲近后;不再那么排斥读书。
如今心想事成;弘治皇帝心里除了高兴也莫名酸楚。身为人父;他希望儿子能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长大;可身为帝王;却需要为国家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太子。
不管怎样;对于几位太子师;弘治皇帝还是很满意的;便借着上元节;给几位给太子授业的老师都送了赏赐。
杨廷和身为左春坊大学士;就是几位老师之一。
他拿了赏赐;面上不显;心中却不免澎湃。
东宫即便人多眼杂;可杨廷和作为太子的老师之一;想要单独寻太子说话;也并非难事。没人知道;太子的蜕变;是因他幕后指点;他也无意去跟谁表功。不可否认的;在与太子两人有了师生两个的小秘密后;彼此的关系亲近了许多……
推荐
暂时先看到这里书签
更多
第三百零四章 改恶迁善(四)
“国朝开国以外第一位嫡长皇子;仁宣两位皇爷不能及也”。
午夜的皇城;一片寂静。
寿哥躺在床上却是瞪着眼睛看着帐子顶;嘴里念着那一句。这是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荣耀;自己半岁就被册封为太子;得天下人认可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元子”身份;既嫡且长;这个嫡显然是放在长后面的。
否则自己要是庶长子身份;父皇在那么宠爱发妻的情况的下;怎么会早立太子?
要是自己不是嫡子;那二皇子这个嫡子就是名正言顺地太子人选;自己即便年长;也要退避三舍;这就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皇室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腊月里一次听讲;杨廷和寻了机会;与他私下说了几句话。
寿哥想着杨廷和会劝诫自己;毕竟对于自己不爱读书几位老师都比较头疼。对于自己与皇后之间的微妙关系;几位老师也都看在眼中。可是自己自己心情混乱;实静不下心来读书;只能接着玩耍发泄自己苦闷。
父皇虽宠爱他;可有些话却是连父子之间也不能问的。
关于宫中流言;几位老师出入皇城;又哪里能不得耳闻?李东阳话里话外;都是用孝道提点他;可是寿哥一句都听不进去。
杨廷和并未有就宫中谣言多说什么;却赞了寿哥的身份一句。
在过几日的作业上;杨廷和让寿哥读《史记·孔子世家》。
世人推崇礼教;尊孔丘为圣人;寿哥看了这圣人的来历却只觉得可笑。
不过一古稀老地主在野外强了村姑所生下的私生子;长大后却同旁人说起了礼。真要论起来;他这个人从出身的根子上就不守礼。
天下的读书人尊奉孔丘为师;能学出什么来?
等到下一次赶到杨廷和的课时;寿哥就说起这个问题来。不过他腹诽归腹诽;说出口的话还是带了分寸。大明朝是文官治国;寿哥即便心中不喜孔丘;也不会直白地说嘴里说出轻鄙圣人贤师的话。
这宫廷里没有秘密;这是他六岁时就晓得的。
杨廷和却似没有听出寿哥口气中对圣人的不敬;反而由孔圣人出身的另外一种梦兆传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