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二战风云2开挂神器 > 第161部分(第1页)

第161部分(第1页)

在山上的日军小股部队也不容易被困死。毕竟他们能够从附近的城镇、村落里得到补充。苏军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咋一看上去,就像当初日本入华时所遭遇的困境差不多。

如何解决目前这种环境下的困境?对这个问题,以崔可夫为首地苏军高层指挥官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探讨,最终也未能得到一个很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万般无奈之下,崔可夫开始考虑战役最初时候楚思南所提出来的那项建议,即尝试着让抗联的部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人在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地近十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战争策略,他们所发明出来的各个战术,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却创造出一系列地经典战役。如果在这时候动用那些抗联的参战部队。由他们这些富有游击战经验的士兵去对付狡猾的日本人,想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有了这个考虑之后,崔可夫并没有直接付诸实施。而是事先向楚思南做了汇报,以听取他这位统帅的最后意见。很显然,其后所发生的一切,证明了崔可夫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楚思南对他的这个提议非常重视。

就在苏军持续向北海道纵身推进的时候,楚思南以个人的身份在科尔萨科夫约见了以为他所熟悉的信任抗联最高指挥官,并就崔可夫的提议,征求了这位指挥官的个人意见。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楚思南真正了解到了这位以狠辣著称的指挥官是多么的决绝,他从各个角度,为楚思南分析了对付日军所谓游击战的弱点,以及要想对付他们应该采取哪一种策略最为稳妥。

按照这位指挥官的分析,日本同中国的情况迥然不同,中国国土幅员之辽阔,物产之丰富,绝对是日本那弹丸之地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辽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大规模的游击战才真正有运作并逐步发展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在中国敌后战场所进行的游击战,是自己独立生存体系的游击战,简单讲,就是敌后根据地都是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的,中国的游击战之所以能够进行数年之久,同这份自给自足是绝对分不开的。

而反观日本的现状呢,他们一没有辽阔的游击战场,二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三没有充足的国内资源,像他们这样的游击战,似乎只能用“没前途”这三个字来形容了。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负隅顽抗,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苏军的进攻造成威胁,完全是因为占据着牢固工事以及有利的地形。说白了,这就和占山为王的土匪没有任何区别了。

至于说要如何对付他们,那也并不困难,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对付游击战的那一套,完全可以拿来用到他们自己的身上,而且想来应该很有效果。

当然,鉴于时间关系,“蚕食”那一套就没有必要去搞了,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三光政策”也并不可行,但是“清乡”政策,却很有必要实行一下。“集村并户”,将北海道复杂山地地区的平民集中起来,以大型的、受军队管制的集镇取代原有的散布村落,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日军散兵就地取得粮食补给的可能性,从而也就等于是消灭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

北海道作为日本极北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划,原本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就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还都集中在外围的沿海地区,其内陆山地地区,原本的居民就不是很多。因此,从这一点上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集村并户,并非是一个多么浩繁的工程。

与抗联指挥官的一番深谈,令楚思南最终下定了决心,尽管他知道在实行这项政策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当地居民的反抗,流血冲突的时间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更何况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日本人自己发明出来的,如今反过来用到他们自己身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嘛,《旧约》里还有一句话叫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呢。

就这样,在前线的战斗仍旧在持续进行的时候,在占领区内,大规模的、强制性的“集村并户”行动,相继在以枝幸、士别、坟别为中心的地区内展开。随着每一场战役的进行,每一次战场的推进,都有数以万计的本土居民被集中起来,驱赶到后方那些临时建立起来的居留地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圈民”。

第十一章 白俄罗斯战役(1)

从七月下旬开始,苏军在北海道逐渐开辟出足够宽远的战场纵深,按照崔可夫的预估,日本人在北海道的兵力部署,不用一个月就将被自己的部队全数摧毁。

毫无疑问,崔可夫的自信是原因的,绝非是无的放矢。从七月二十号开始的渡海登陆作战,到现在的苏军向日军战略纵深的推进,期间一系列的战斗中,日军的抵抗虽然很强烈,士兵的作战意志也很坚强,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同苏军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夺取士别的战役中,苏军出动两个装甲师作为攻克日军防线的突击主力,同时在空中还有空军的配合打击。而作为抵抗的一方,日军从战役开始到结束,前后总共投入坦克四十七辆,而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没有等到对苏军构成威胁,便已经被来自空中的打击所摧毁。这完全是一场势力悬殊的战争,是不对等的战争,面对苏军在正面所发起的以装甲部队为主力的推进,日军唯一算是有效的抵御措施,就是组织敢死队,以携带着炸药包的血肉之躯,去同滚滚行进中的坦克同归于尽。这种所谓“玉碎”的反坦克方式,诚然是足够悲壮的,但是它所能起到的效果,则是实在有限,大批的敢死队士兵在能够逼近苏军坦克之前,便已经变成了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偶尔成功的那几个,也根本扭转不了大局的走向。

八月初,苏军兵分三路。开始正式向北海道纵深地域发起了全面进攻。一路苏军沿西部海岸线向南推进,取羽幌、留萌,挺进北海道重镇札幌;一路苏军南出士别,沿天临川河继续南进,进攻北海道日军重要基地旭川;一路苏军沿北部海岸线东进,向齿舞诸岛的日军后方战线发起攻击,以从后方包抄岛内日军。

按照楚思南地打算,他原本是要在渡海战役成功之后,搭一趟顺风船到日本去看看的,这可非同一般。他在这个时候去北海道,那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过去的。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内心深处潜藏已久的某种情结。

不过楚思南的这个愿望,显然没有机会在八月份实现了。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他必须返回莫斯科,返回克里姆林宫了,西线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即将打响,他作为最高统帅部的统帅,必须回去坐镇克里姆林宫。

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随着苏军在西线对德军的全面反攻正式开始。以及包括库尔斯克、敖德萨等几场会战的先后展开,德军地兵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苏军通过这一系列地进攻,不仅解放了被德军占领的大片国土,恢复了长达四百公里地一段国境线。到敖德萨战役结束之后,苏军已经从南部将德军的势力推出了国境之外。在这种情况下,苏军无论是向巴尔干发展纵深进攻。还是对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发起攻势,都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的成功登陆。对于正处在暴寒中德军来说,无疑是又添了一把冷霜,德国的军事集团内部,开始出现一种惊慌失措的情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