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杨氏降的快,陇西百姓也未经战乱,刀没砍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不知道战争带来的痛,便也无从知道天下人盼太平久矣。”宋镜敛叹了口气。
赵珩就道:“翰林学宫有诸多学子跟随宋大人而来,我想在陇西建一方书院,宋大人多讲些课,也让学子们多在街市上走动走动,文风盛了,人心自然凝聚。我欲辅佐宸儿问鼎天下,必先安民。当初从杨氏抄了不少好书,我都叫阿琰收藏起来了,若有得用的,宋大人自去问阿琰借用便是。”
宋镜敛是姬元煦的老师,自然知道元煦有很多想法都是受赵珩的启发影响,若说承继隐太子思想的人,赵珩才是最好的人选。不止因为他是隐太子的遗孤,更因为他的思想还有他处事的果决态度。太子殿下做的的确不错,但相比眼前的青年还是少了些气魄和手腕。
“老臣这就着手安排。”
高良已经开始带人修缮行辕了,只是还未整饬完全,赵珩便住在都督府。
陇西局势紧张,赵珩率先遣军奔袭而来,裴林保护宸儿一行人慢行,五日后方到,也随赵珩一起在都督府安置。
宸儿依依不舍的和表弟告了别,让赵琰哭笑不得:“又不是见不着了。”
赵珩将光会吐泡泡不会说话的侄子抱起来垫了垫,笑道:“胖小子长的瓷实儿,像我赵家的人。回头你催催白家主,他要是不行就让我来,取个名字还拖拖沓沓的。”
白英也把自家老爹嫌弃的不行:“他就是没事儿闲的,满脑子想法,今儿个觉着叫这个好,明儿个不知想到什么了,又觉得叫那个好,磨人的紧。”
赵珩把侄子递还给白英,道:“若拿不定主意,干脆让胖小子自个抓阄去,抓着哪个就叫哪个。”
赵琰听了直乐:“这法子好!”
吵吵闹闹的送走了小夫妻俩,宅子里又恢复安静。已是初冬时候,外头风冷,赵珩抱起宸儿回了屋,舅甥俩围着火炉烤栗子。
“你玄度伯伯最爱吃烤栗子了,可惜这会儿他吃不到。”
“那宸儿替他吃。”
赵珩剥好了一个放在他小手里:“只能吃一颗。”
宸儿笑眯眯的咬了一口:“剩下的都给玄度伯伯留着。”
赵珩摸摸他的头:“宸儿真孝顺。”
炉火噼啪作响,只是围炉谈笑的再也不是那些人了。
第167章
大周在陇西建立新政权,正是用人之际。宋镜敛被封帝师,除教导小皇帝外,总领学宫建设,吸纳各地学子,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