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见过妹妹这幅摸样的国君孙建实,立刻好奇地追问了下去。
“皇兄,你好坏!就不告诉你……哼!”
嗔了一句,长公主孙菱香便立刻低着头跑开了。
而国君孙建实看着长公主孙菱香离开的背影,脸上的笑容却是又突然凝固了下来,有点发愁地道:“看来……皇妹是对苏林动了真情了呀!这就有些麻烦了……朕是……要不要下这个圣旨招苏林为驸马呢?”
而在另一边,苏林回到了国子监以后,文社当中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交给苏烨他们去完成的。苏林自己就每天继续参悟《道德经》书魂的思想,然后开始准备国试要面临的问题,一些经义该看的还是要看,一些诸子百家的思想,他也结合着祭酒殿的一些幻阵去参悟和掌握。
很快,半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苏林的思想再度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整个智海当中,每一滴思想之水,都好像结晶了一样,充满着一股智慧的光芒。
“呼……这一下,几乎我只要一丁点的助力,就能够晋升成为进士了。而且,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已经都大致精通了。国试需要问鼎……到时候,像真正的神器九州鼎询问我内心的道和思想,这才是最难的……不过,我的道就是不器之道,到时候……坚守我内心的道,便无人可以与我争锋……”
国试这一日的一大早,苏林便神清气爽地醒了过来,从苏社府院的厢房当中走了出来。此时,国子监当中,也有不少的举人文位学生要参加国试。不过,当他们一听到苏林也要连着参加科举的这一场国试的时候,都纷纷哀叹了一声,知道这一次晋级进士的名额又少了一个。
进士,可以说是科举考试可以晋升的顶点了。达到了进士文位之后,再往后,都只能靠儒士自己的努力,对于道和思想的领悟,才可以艰难的晋升和摸索下去了。
所以说,许多儒士一辈子都可能卡在了进士这一个文位。大学士的门槛不是那么好跨的,进士想要成为大学士,成功率屈指可数。不过,即便是这些国子监的学生们,也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能够在国试当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他们当中大多还是依靠家族的力量,用其他的外力晋升到进士文位的。
“世子!今日的国试,基本上没有什么劲敌……本来有几名半圣世家的举人要参加的,可是一听到你也报名了今年的国试,便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要暂避你的锋芒了……”
大学士叶鸿业早就已经驾车在国子监的大门口等着苏林了,他这半个月可不好受,自从苏林半个月前和相开物说可以让叶鸿业去给他帮忙,然后相开物竟然就真的拉着大学士叶鸿业东奔西走了十几天的时间,帮相开物和各国的商人详谈汽车的推广问题,真的是将大学士叶鸿业给累坏了。
今天如果不是他借口要来接苏林去参加国试,恐怕那相开物还不舍得放他走,毕竟这么一个免费的大学士劳动力,可不是那么好找的呢!
“老叶,那么这么说来……这一次的国考,还真的没有什么意思了!”
前几次的科举考试,苏林都碰上了厉害的劲敌,基本上都是半圣世家子弟。而这一次,竟然那些半圣世家子弟都躲开了他,这就让苏林觉得有点无趣了,就是那种高手寂寞的感觉。
“世子,那还不好么?你这一次的国考无人争锋,必然可以夺得第一名。然后代表我们吴国参加圣殿的状元试……再夺得九国状元,那可就是真的威风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大学士叶鸿业看来,这一次苏林的国试没有厉害的对手,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苏林自己却是有些可惜,因为苏林就属于那种越挫越勇的儒士,他的思想也会因为碰到的困难越大而越有爆发的潜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逼着自己一把,绝对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地优秀。为什么许多人可以在生死关头爆发出强大的潜力来呢?为什么那么多的半圣世家子弟要放弃在长城关内安稳奢华的世家生活,而去关外的蛮荒和妖兽蛮族等争斗寻求突破呢?
正是因为在困难面前,人思想和精神当中那最具备力量的潜能可以无限度的爆发出来,所以人族才能够在每一次几乎被外力灭族的危机之下,一次又一次的挺了过来。而且每经历一次大灾难,人族都会更加地强大。
“困难和险阻,非但不是阻碍我前进的障碍。反而是不断让我超越自己必不可少的动力……”
进入考场的这一刻,看到了周围的国试考生,连一个半圣世家子弟都没有,苏林遗憾地摇晃了一下脑袋。拿起文宝笔墨作答的时候,都缺乏了一种竞争的兴趣。
在这一刻,苏林算是很真切地体会到了亚圣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在含义了。
“这一次,并没有强大的对手。连我的思想都兴奋不起来,反而有些萎靡……面对这些考题,也涌现不出许多有创见的作答……也只能规规矩矩地作答了……”
刷刷刷!
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苏林还是很轻松地开始答题。国试的流程却是比州试更加规范。直接是圣殿派出了一名监察,和国君一起督考。而这一次使用的不再是前面圣殿派出来的圣器九鼎。反倒是动用了吴国太庙当中真真正正地神器九州鼎了。
在神器九州鼎的照耀之下,整个考场当中。数百名来自吴国各地的举人,纷纷开始答题。从默写诗词圣人语录的贴经,再到写诗作词,再到墨义和策论,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举人们笔耕不懈,完成了一张又一张的试卷。
不过,这些举人们也都知道,这一次碰上了一名劲敌。是名扬九国的天才苏林。在童生的时候就写出了镇国诗词,之后半年之内,接连通过了府试和州试,都是无人可以争锋地拿到了头名。
所以,饶是这些举人当中有好几名都是参加过数次的老资格举人,三四十岁圣力和思想的积累十分深厚,却也根本没有那个信心去挑战苏林的天才荣耀光环。
从前,苏林参加科举考试,都是处于被人不看好的一方。这也难怪。大家都觉得他的年纪小,思想积累少,能够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文位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可能和那些半圣世家的天才子弟比呢?
可是。在一次次不被看好当中,苏林却一次次地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和天赋来,用镇国诗词。用九个“化”字理解,用“年”的小说。用拼音圣字……等等这些在危机时刻突破获得的思想本领,一次次地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因此。这一次的国试,苏林倒是第一次成为了最被看好的天才子弟了。半圣世家苏家的世子,镇国诗词的作者,吴国最年轻的镇国公,名扬九国的天才……
一个又一个头衔桂冠,让所有人都不敢轻视苏林的实力。以至于一些半圣世家子弟都避开了苏林的锋芒,没有前来应试。
但是,这反倒是让苏林十分不自在起来,思想也有一中腾不开手的感觉。没有人逼着和他竞争,他反倒是发挥不出超常的水准。
贴经、诗词、墨义、策论,苏林的水平也都只能说是一般天才的水平。并没有多少惊艳的地方,虽然说在这数百举人当中,已经是佼佼者第一名了。但是,几乎任何一个半圣世家的天才子弟过来,都可以达到苏林的这个程度,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赞的地方。
“咦?这一次,苏林写出的诗词,也只不过是鸣州的诗词罢了……还有墨义和策论……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上一次他府试时候的九个‘化’字那么惊艳……”
身为监考官的国君孙建实,本来还打算这一次亲眼看看苏林是如何才华横溢,大杀四方的,结果,一道道试卷传了上来,经过神器九州鼎的自动判定之后,虽然苏林的成绩的确是第一名,他的那些答卷,却并没有得到国君孙建实的认可。
或许说,是国君孙建实对于苏林的期望过大了吧!苏林之前的几场科举考试,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反倒是国试没了对手,一下子热情尽去,变得中规中矩起来了。就连那诗词一文的试卷,苏林也没有照搬无字天书里面许多可用的镇国诗词,而是自己试着填写了一首诗词,没有达到镇国的水平,只不过鸣州多一点。
“皇兄,苏林这是怎么了?好像……感觉他提不起力气来考试一样。这一次,他从书坟当中出来,可已经是参悟了《道德经》书魂一个多月呢……”
长公主孙菱香也是摇了摇头,疑惑地道。在她看来,苏林在书坟内展现出来的思想和力量,就已经远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