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灵台诗: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征。'二'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二'百谷溱溱,庶卉蕃芜;屡惟丰年,于皇乐胥。
'三'
注'一'诗大雅曰:“经始灵台。”崇,高也。时登,以时登之。休,美也。征,验也。
注'二'三光,日﹑月﹑星也。宣,布也。精,明也。五行,水﹑火﹑金﹑木﹑土。布序谓各顺其性,无谬沴也。习习,和也。诗小雅曰:“习习谷风。”礼斗威仪曰:“君政颂平,则祥风至。”宋均注曰:“即景风也。”祁祁,徐也。诗小雅曰:“兴雨祁祁。”尚书考灵耀曰“荧惑顺行,甘雨时”也。
注'三'百,言非一也,尚书洪范曰:“百谷用成。”溱溱,盛貌。尚书曰:“庶草蕃芜。”尔雅曰:“蕃芜,丰也。”诗周颂曰:“绥万邦,屡丰年。”又曰:“于皇时周。”于音乌。诗小雅曰:“君子乐胥,受天之祜。”注云:“胥,有才智之名。”
l宝鼎诗: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一'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二'
注'一'谓永平六年王雒山得宝鼎,庐江太守献之。景,光也。说文曰:“歊,气出貌。”音火骄反。史记曰:“秦武王与孟悦举龙文之鼎。”
注'二'时明帝诏曰:“其以礿祭之日,陈鼎于庙,以备器用。”弥,终也。万万曰亿。尚书曰:“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
l白雉诗: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一'发皓羽兮奋翘英,容絜朗兮于淳精。'二'章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三'
注'一'灵篇谓河洛之书也。固集此题篇云“白雉素乌歌”,故兼言“效素乌”。
注'二'皓,白也。翘,尾也。春秋元命包曰:“乌者阳之精。”
注'三'章,明也。侔,等也。孝经援神契曰:“周成王时,越裳献白雉。”庆读曰卿。
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固自以二世才术,位不过郎,'一'感东方朔﹑杨雄自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作宾戏以自通焉。'二'后迁玄武司马。'三'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四'
注'一'二代谓彪及固。
注'二'东方朔荅客难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杨雄解嘲曰:“范睢,魏之亡命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有谈范﹑蔡于许﹑史之闲,则狂矣。”固所作宾戏,事见前书。
注'三'续汉志曰:“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秩比千石。玄武司马,主玄武门。”
注'四'章帝建初四年,诏诸王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髃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一'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不可”。固议曰:“窃自惟思,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二'或臣服而致之。'三'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放,不与交接者也。故自建武之世,复修旧典,数出重使,前后相继,'四'至于其末,始乃暂绝。永平八年,复议通之。而廷争连日,异同纷回,多执其难,少言其易。先帝圣德远览,瞻前顾后,遂复出使,事同前世。'五'以此而推,未有一世阙而不修者也。今乌桓就阙,稽首译官,康居﹑月氏,自远而至,匈奴离析,名王来降,三方归服,不以兵威,此诚国家通于神明自然之征也。臣愚以为宜依故事,复遣使者,上可继五凤﹑甘露至远人之会,'六'下不失建武﹑永平羁縻之义。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岂*(同)**'可'*逆诈示猜,孤其善意乎?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七'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注'一'南匈奴也。
注'二'文帝与匈奴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也。
注'三'宣帝时,匈奴稽首臣服,遣子入侍。
注'四'建武二年,日逐王遣使诣渔阳请和亲,使中郎将李茂报命。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印绶。
注'五'先帝谓明帝也。永平八年,遣越骑司马郑觽报使北匈奴。
注'六'宣帝五凤三年,单于名王将觽五万余人来降,称臣朝贺。甘露元年,匈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侍。
注'七'相侵扰则风尘起。
固又作典引篇,述□汉德。'一'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