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治学不会知道,东方晓不会知道,陈皓也不会知道,夏想在西省省委,已经有了内线所以东方晓向雷治学汇报消息,以及东方晓为人的性格缺陷和行事特点,夏想了如指掌。
夏想不但在省委有了内线,不但研究了东方晓的为人,而且雷治学的秘书陈皓的详细资料,他早就了然于胸。
对于陈皓的为人,唐天云总结得很到位,有三点,一,对雷治学非常忠心。二,为人处世非常精明,作为省委第一秘书,傲慢之中也有一定的分寸,总之,事事拿捏得非常到位。三,胃口很大。
前两点的总结,显示出陈皓似乎无懈可击,但第三点,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漏洞了。一个人如果既谨小慎微,又事事圆润,确实让人很难攻破。但如果一个人野心很大,胃口很好,就很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影响了判断,甚至是……立场。
东方晓其实失策了,她失策之处在于太急于求成了,也是她被雷治学压制得过久过狠了,急不可耐地跑到京城,原以为夏想会和常见的官僚一样对她拉拢并且许诺,不想夏想的态度外紧内缓,让她微感失望。
失望之余,就想先骑墙观望一段时间,再决定最后的立场,以免落个两头不讨好的下场。
如果让东方晓知道夏想在省委之中早就有了内线,对她的性格和为人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并且还能随时了解她的行踪,她必定会后悔向雷治学汇报的举动。
如果再让她醒悟过来,夏想此来西省,表面上似乎是主抓经济事务,不会和雷治学一较高下,实际上,夏想要调整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触动的是雷治学的根本利益,必定会上演一场持久并且猛烈的碰撞,她更会追悔莫及。
东方晓终究是一个女人,目光不够远大,领悟不够深刻。换了叶天南,就不会出现摇摆的举动。
还好,东方晓及时接到了叶天南的电话。
“东方部长,见到夏书记了?”叶天南对夏想的西省之行寄予厚望,不止是他想看到夏想在西省如何破局,总理更想。
总理最后一年的任期,希望见到两件事情初见成果,一是政治体制改革,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前者落在陈皓天身上,后者的重任,则由夏想肩负。
“见到了。”东方晓现在还没有看清下一步的形势,心中因为对夏想的失望而颇感失落,对叶天南的来电也提不起精神,“恭喜叶书记高升一步。”
叶天南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听东方晓懒洋洋的语气以及立刻转移了话题,他就知道东方晓出师不利,心中一沉,忙问:“和夏书记的会谈,不太顺利?”
“顺利倒是顺利,就是夏书记似乎更专注于经济事务,对我的提议,兴趣不大。而且听夏书记的口吻,好像还要改变西省作为第一能源大省但却贫穷落后的现状,我认为,夏书记的经济理想过热了……”
叶天南一下头大了,真是一个只知道政治斗争的笨女人,蠢到家了,他的声音就提高了几分:“东方部长,你怎么就不转个弯……”
转个弯还是含蓄的说法,叶天南本想说怎么就不开窍。
东方晓就不高兴了:“叶书记,旁观者未必清。”
真是女人的鼠腹鸡肠……叶天南又暗骂了东方晓一句,脑中一下闪过一个念头,忙问:“你是不是向雷治学通报了夏书记的行踪?”
东方晓也愣了,叶天南猜得还真准,她忽然也想通了一个环节,叶天南能猜到,夏想为什么就不能猜到?瞬间,她感觉头皮一阵发麻,糟了,冲动之下,走错了一步棋。
东方晓的片刻沉默让叶天南知道他的担忧成真,他差点气得骂东方晓几句,还好忍住了,急急说道:“东方部长,我建议,你最好立刻面见夏书记,向他当面说清情况,承认错误,否则,后果相当严重。”
第2006章 局势迷离
叶天南的话不是危言耸听,他说的是实情,如果东方晓不及时纠正错误,不立刻站定立场,她的前途堪忧。
在叶天南的点醒下,东方晓终于意识到她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醒悟之后,大惊失色,并且追悔莫及。
东方晓远不如叶天南目光深远,也不如叶天南政治智慧超群,她局限于自身的知见之内,又有女人特有的细腻但琐碎的心思,才在未经深思熟虑之下,做出了一次错误的举动。
东方晓原以为,夏想的到来在正面上将会对雷治学形成强有力的牵制,并且会让雷治学压力倍增,在如此情形之下,她主动向雷治学示好,雷治学在用人之际,肯定会对她加以接纳。
如果她再借雷治学接纳她之势作为资本,会在夏想面前更有分量,更让夏想看重。而且夏想初来西省,省委之中除了挺雷派就是骑墙派,她当一次骑墙派又有何妨?
却没想到,叶天南一语点醒梦中人。
“东方部长,你不要以为夏书记会打无把握之仗,也不要以为夏书记提前到了晋阳就是因为你的提议,你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