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愧疚,而极有可能是另有深层用意。
但究竟是何用意,吴才洋自然想不到,毕竟孙习民和他不是一系,但他清楚,恐怕是平民一系和反对一系共同运作的结果,其目的不但是为了长远的打算,也为了推出另外的人选替换孙习民的提名。
果然,不久之后,新的人选出台了,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小,包括夏想……
二十四节气显然是以中原地区为参照而制定,对湘江来说,并不适用。秋天的湘江,虽有微微的秋意,并没有秋天的秋高气爽和清凉,好在夏想适应能力强,当然,他需要适应的不是天气,而是政治气候。
湘省的政治气候,夏想已经完全适应并且应付自如了。
谭国瑞的上任,在他的巧手拨弄之下,让潜在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随后,夏想还居中牵线,让谭国瑞向付先锋表达了明确的感谢和诚意,付先锋在夏想暗中的推动和影响之下,对谭国瑞的印象也有所改观。
朱睿乐、陈天宇和彭勇的人事任命,就提上了日程。
组织部长梁夏宁在征求了夏想的意见之后,初步拟定朱睿乐担任武州市委书记,陈天宇担任雁城市委书记,彭勇担任巴陵市常务副市长。
巴陵、武州和雁城三市,在整个湘省的经济比重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可以说是全是经济发达地市,位置非常不错,也是机遇大好,上述地市的市委书记不是调任就是到点,就正好让夏想得了便利。
也是夏想在来到湘省一年之后,第一次安插自己的嫡系到下面地市任职。
同时提名曾卓担任武州市副市长,由此,曾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下到地市,从此海阔天空,任他放飞。
夏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几个关键位置,难免有人眼红,有人不服。
别人先不说,郑海棋就是其中之一。
夏想也预料到了会有一定的阻力,没阻力不正常,有阻力才是官场常态,毕竟位置有限,好位置更是稀少,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竟然是郑海棋。
郑海棋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反对夏想的提名,夏想不得而知,但鉴于郑海棋和郑盛之间的密切关系,郑海棋的反对意见,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郑盛的坚定支持的态度,多少有点松动了。
省委书记办公室,童凡倒上一杯热茶之后,轻轻带门出去。郑海棋也不知是真的口渴了,还是滋润一样微干的嗓子,端茶喝了一口。
“郑书记,夏书记的胃口未免太大了一点儿。”郑海棋放下茶杯,一脸忧色,“一下拿下两个发达地市的市委书记的位置,会让其他省委领导怎么想?倒不是说朱睿乐和陈天宇担任市委书记资历不够,而是他们一下占据两个最好的位置,难以服众。朱睿乐和陈天宇又没有耀眼的政绩……”
见郑盛目光跳动,已经有所意动,郑海棋就继续点火:“郑书记没有一点反对意见的话,会让别的省委领导认为郑书记太退让了……”
郑盛终于挥了挥手打断了郑海棋的话:“海棋,少说几句,夏书记为湘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要求并不过分,值得省委适当照顾。”
话虽如此,但不是批评的口吻,深知郑盛脾气的郑海棋心里明白,郑盛动摇了。
在随后组织部提交的人事方案呈交郑盛过目时,郑盛不置可否地压了下来,拖了三天。
此时,中组部的批转调令已经进入了湘省省委组织部回复的流程,湘省方面必须向中组部做出正式答复,但郑盛既不提议召开办公会研究,又不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梁夏宁也不好出面催促,就含蓄地提醒了夏想。
其实不用梁夏宁提醒,夏想也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因为童凡向他含蓄地透露了郑海棋在背后暗做手脚的内情。
童凡或许是从夏想不遗余力扶曾卓上位的事情上得出结论,夏想是一位好领导,而他也知道郑书记是好人,但有时过于耳根子太软,再加上郑书记对郑海棋又容易偏信,更主要的是,童凡深知现在夏想在湘省省委的分量和重要性,不能让郑海棋从中作梗将郑书记推向夏书记的对立面。
夏想得知真相之后,微一思忖,并未直接找郑盛当面说清,而是通过曾卓向谭国瑞传递了一个消息。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谭国瑞迈着方步来到郑盛的办公室,笑眯眯的模样,看上去很和蔼可亲。
“郑书记,我有个工作要向您汇报一下。”谭国瑞不请自来,也不请自坐,自顾自坐在沙发之上,“中组部要求异地干部交流的安排回复,省委是不是要召开常委会讨论一下任命?拖得太久了,不利于我的工作的开展,我刚来湘省,各方面工作还请郑书记多多关心。”
郑盛眼光不经意地打量了谭国瑞几下,心中一跳,好嘛,谭国瑞明明是替夏想出头,却上来就大包大揽,将夏想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来办,而且态度还很坚定,就让他心中大为不解,不是说夏想在燕省的时候和谭国瑞不和,怎么谭国瑞初到湘省,就要替夏想出面办事?
郑盛故意拖延,其实并不完全是被郑海棋鼓动,也是他想让夏想亲自出面让他适当让步,多少表示一下,因为湘省的局势现在很微妙,叶天南已去,谭国瑞新来,最大的隐患去除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各有谋算的局面。
相比夏想和付先锋曾经的合作,郑盛心中有数,付先锋多半会重新回到和他明争暗斗的立场之上。
因此,谭国瑞的立场就非常关键了。
不得不说,郑盛的手法见效了,谭国瑞上来就表明了立场,让他借压下提名来观察谭国瑞的倾向的方法达到了目的,只可惜,目的达到了,结果却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