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伏藏师贝玛林巴 > 第95部分(第2页)

第95部分(第2页)

丁峻感叹:“你太厉害了,哪里找来这么多镜子?”

方晴一笑:“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修行者也需要注意个人形象,否则有碍观瞻,还会影响托林寺的声誉。所以,每一位僧人都有镜子,连禅房里也有大的穿衣镜、整容镜。这些小镜子够不够?要不要我把穿衣镜搬过来?”

丁峻笑着摇头,暗自佩服方晴的应变能力。

他们按照刚才的方式,从光线的折射传递的方向入手,终于在第十六次传导后,目标定格在另外一堵石墙右下角。

丁峻蹲下去,剥掉墨绿色的苔藓,发现了用小刀镌刻着的四个字:“向下两尺。”

他毫不犹豫地掀开地上铺着的石板,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快速下挖。托林寺的香火和酥油延续了千年,所以就连这里的土地也散发着与大殿里相同的味道。

“下面会有什么?珍宝罐?金条……”方晴不解,所以两个人的好奇心全都被提起来了。

很快,刀尖碰到了一块硬邦邦的东西,发出叮的一声。丁峻放开小刀,小心地拂去浮土,把土里埋的一只黑色铁匣搬上来。铁匣只有半尺见方,掀开盖子,中间是个小小的油纸包。

“当心有毒。”丁峻要碰那油纸包,被方晴一把拉住。

丁峻摇头:“别担心,我觉得留下这铁匣的人没有恶意。他用那么复杂的方法掩藏宝物,只是要传给有缘人。”

他撕开了三层油纸包,里面竟然放着一块红色的心形宝石。

“一块宝石……只是一块宝石?”丁峻有些泄气。

方晴用手帕垫着拿起宝石,翻来覆去观察,却不得要领。宝石再好,毕竟只是有价值的俗物。”在他们看来,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事实真相。

现在,宝石也拿了,十六金刚舞女的壁画也失去了神秘色彩,他们可以离去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虽然到了托林寺,却只是匆匆过客,没有从几十位高僧那里得到一些真正有益的教诲,每个人的身心都或多或少地被**填充着,装不进其它东西去。

第五十九章 珠峰旗云

“丁峻,你不觉得刚刚阮风离去时表情有点奇怪吗?”方晴问。就在一分钟前,她已经把所有的小镜子收好,一个不差地送回禅房去。

丁峻摇头,他刚刚全神贯注于镜面,完全没注意到阮风的样子。

“我怀疑他去找耀先生了。我猜他们之间,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方晴说这番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们去找他。”丁峻的思维已经跳出镜面,回到正轨上来。他明白,阮风是江湖人,只为钱卖命,谈不上什么道德和节操。甚至可以说,阮风之所以出现在托林寺,完全是因为太平天国宝藏的缘故。

由阮风的所作所为反观托林寺的藏传佛教修行者,比较两者的精神境界,后者在天而前者在地。全球民众自发地赶来西藏朝圣,其目的在于置身于雪域高原,净化自己的心灵,涤荡被世俗污浊了的魂魄。

丁峻穿行在托林寺里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肃穆的佛殿,耳朵听到的是袅袅不绝的诵经声,而在藏地缭绕了数千年的藏香、酥油灯混合成的古老气息,则是由鼻端深入人的五脏六腑与骨髓、思想。

“真想就此忘了前尘俗事,停在这一刻,让时间和空间永驻。”他缓缓地停下脚步,凝视着前方屋檐上随风飘摆的经幡。在他看来,那些柔软经幡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述说着一段生命密码,带给人无限启迪,等待着有缘人跳出瞬息万变的人生苦海,在下一秒顿悟。

“怎么会这么想?”方晴笑着问,“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如果人人都消极遁世,这社会岂不就停止发展了?”

丁峻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来。他喜欢藏香的独特气味,经方才的一吸一吐,那味道便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

“是啊,我只是刚才头脑中一阵迷惘,像是短暂失忆一样。”丁峻苦笑着说。

方晴叹气:“你刚刚的样子,让我很担心,因为我哥哥也经常流露出同样的表情,但比你的状况要严重很多。近几年来,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西藏传说中的‘珠峰旗云香巴拉之城’,并为此每年入藏七八次,花费数百万,行程数月,南达尼泊尔,北至新疆,踏遍了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数万平方公里地面。他的状态,近乎走火入魔。我没办法,远赴北欧极寒岛国,邀请‘亚洲之鹰’罗开大哥出山开导哥哥,仍旧收效甚微。唉,每次想到这事,我都会头疼不已……”

“香巴拉”是藏语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其意为“极乐之域”,是藏传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佛法的发源地,在某个遥远之地真实存在,香巴拉人民生活得快乐无比。藏传佛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香巴拉只是一个古代修行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与佛经中“极乐世界”、“人间仙境”、“坛城”等等的词汇意义相同。

丁峻听说过“山王”方千骑致力于寻找“珠峰旗云香巴拉之城”的事,其实方千骑还在寻找“雪人”这种神秘生物。传说中,雪人和香巴拉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在国外的权威探险资料中记载,雪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某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那里就是传说中的圣地香巴拉。按照探险家们的逻辑,抓到雪人,就能驱使它带队进入香巴拉。同样,找到香巴拉,也就能找到全球最神秘的人类近亲——喜马拉雅雪人。

至于珠峰旗云,则是喜马拉雅山脉独有的云朵状态。据资料描述,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有经验的登山者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珠峰旗云排名在“西藏十大未解之谜”的第四位,其神秘之处在于——除珠峰以外,其它世界高峰绝顶也有云朵,但其形状却变化无常,从不会形成旗帜的样子。关于旗云,自古以来就有多种神秘解释,最著名的有“通天塔理论”、“地球轴心理论”和“香巴拉之城理论”。

通天塔理论来源于《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的第三至第九小节,原文如下: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秉持这种理论的探险家断言,喜马拉雅山脉深处藏着那座未完工的通天塔,找到它,就发掘到了人类的真正起源,并有可能找到通天成仙的阶梯。

“地球轴心理论”则起源于二战,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险队,深入西藏,寻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亚特兰蒂斯神族存在的证据,寻找能改变时间、打造“不死军团”的“地球轴心”。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后,内务人民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