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弓在宣城悠哉悠哉过了几天,带着老秦他们大吃了几顿,只让老秦他们直呼过瘾。
当然,老秦他们四人做为赵弓的亲兵,比起别的士兵更加的尽忠职守,也让赵弓自身安全相对有了更大的保障。
……
这天下午,宁王突然来到宣城。
城主府,议事厅。
宁王坐在首位,作为这次和孟国谈判的全权代表,朝中派来的两名官员依次而坐,赵弓等人下首相陪。
原来,当孟国国主慕容玄得知宣城沦陷时,彻底害怕了。
宣城作为孟国北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宣城沦陷,几乎就等于都城处于敌人眼皮子底下,随时有可能陷入被攻打的危机。
第一时间,派出皇弟慕容策快马加鞭赶往炎城,求见庆帝。
庆帝没能见到,却接到礼部官员传话,让其到宣城去找宁王谈判。
慕容策只好返回都城,禀报国主后,组织谈判队伍向宣城赶去。
同时,协助谈判的官员也赶到了袁县,把庆帝的决定告知了宁王,并一起赶往宣城。
……
“各位,孟国谈判官员应该很快赶来,咱们先议议,把咱们的要求先列出来,等他们来了,谈判中再调整。”
“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拘束。”宁王笑着说。
“王爷!下官有话要说。”其中一位跟随来的官员站了起来。
“下官是户部派来的,因此只能从户部的角度来说一下。”
“我朝这几年,因为周边颇为不安宁,尤其是北方一些部落时时犯境,甚是让我朝头疼。”
“还有西方诸多小国,也不让人省心。”
“军费开支日益增多,户部很是拮据。”
“因此,我的建议是尽量和平解决,促成谈判。”
礼部官员站了起来,“谈判是要谈的,但是也不能弱了我泱泱大国的威风。”
“你呢?赵将军。”宁王转向赵弓问道。
“卑职不敢妄言,一切听从两位大人和王爷的安排。”赵弓谦虚的说道。
赵弓对于目前大炎王朝内外处境不怎么了解,的确不便妄言。
万一因为自己观点不当,引起谈判失败,追究责任时,就凭自己这不入流的小官连罢免的机会都不会有,这是其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还是小富即安的心态,只要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的百姓、朋友生活安宁,哪管其它洪水滔天。
这种思想主要还是赵弓所处的高度有关,太有局限性了。
“大家的意见本王知道了,到时候一起参加,各抒己见,力争为我大炎王朝多争取些利益。”宁王定下了基调,以和谈成功为目的。
“王爷:还有件事,得需要您拿主意。”赵弓突然想起来城内的大量粮草和暗室内的金银财宝。
“嗯?赵将军请讲。”
赵弓把事情说了一下,“我建议先把金银财宝运回袁县保存,怎么处置以后再说,总之不能留在这里。”
宁王说道:“些许小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赵弓心领神会,出门招呼了老秦一声。
“找几辆马车过来,尽快把暗室里的东西送到袁县,交给吕知县。”
“找鲍将军,多派几个士兵,不能有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