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啊父皇,几十年大权在握,五十枚虎符在手。可曾想过,你的处心积虑,竟比不上一声呼号?
人心啊人心,岂会分不清忠奸是非?
天策神将走在前面,三十万大军于是跟在后面。
圣人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一张张仰起的脸,一双双炽热的眼。
他们都在望着他,等着他发号施令,无需所谓虎符。
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自发兵变,史无前例的是,这一场篡权兵变却在皇权社会受尽了一切赞美。
更是作为后世所有皇者必修之课。
前无古人,后也再无来者。
……
当笼罩着金光的三十万大军登临战场的时候,战局被改写。
一边阴郁沉闷,一边士气军心已然登峰造极境。
南齐三十万军是发自内心为了爱戴的将领而拼杀。
北齐魔军只是因为上级的命令而已。
两军虽然军力相当,但其实一旦进入持久战,结局已然注定!
魔族军各军之间各自为战,不要说多么亲密的协作,他们之间彼此甚至有些都是仇敌关系,只是被皇族强制整合而已。
而南齐军却因为一人之故,全军统合若一体!甚至军势都隐隐间彼此相连!
最终,魔族军大败!
甚至就连武功盖世的魔主,都被陈铭凭借现在最后一次干涉之力,强行冲杀,打到泣血逃亡的地步。
从元州门户天河城,三十万大军一路追杀魔族军。
惠州、定州山脉、黄明沙漠……一路追击数万里,直直追杀到魔齐国门!
最终,五十万魔族大军雄赳赳而来,抱着一举覆灭南齐的决心直捣黄龙。
却在数日之内被追杀到丢盔卸甲亡命逃窜,只余下不足十万的残兵败将,大败而归!
————————
关于本章的预判性解释:李元清的转变其实并不突兀。
前文我已经有好几处铺垫。然后也大体说明过他的心气与志向,例如他曾心说自己上位后一定要改革将领无法久任这样削弱军队战力的法令。
所以,回想一番,就会发现李元清的大致人设是:温和(伪装),虚伪(一定程度上),志向高远(改变南齐格局),格局大,心气高,领兵能力尚可(破五王十万军,以及靠军功当上太子等)等等。
这些人设拼起来,不说一世明君,反正肯定跟庸君昏君或者齐帝这样的不搭边。
再加上李冠廷对他的一些影响。
这时候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就很合理。并不是我为了剧情乱写哈。
(预言太子私通魔族的预言家猜错了吧,显然这种一眼能看穿的剧情不是我喜欢写的。)
喜欢无法契约英灵?拜托了,另一个我()无法契约英灵?拜托了,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