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死了呢?”邵秋实问。
钱氏想了想,她如今到底是装在五十三岁的身体里,记性比不得二十三岁的时候,没想起来,索性直接问道:“我上回跟你说到哪儿了?”
“说她不叫老二给老大的孩子给学费,还把老大和老大媳妇骂了一顿。说老大这么大的人,有手有脚又不是残废,趴在弟弟弟媳身上喝血,平日里还对弟弟弟媳横挑鼻子竖挑眼,是软饭硬吃的蛀虫。”
钱氏点头:“还有吗?”
邵秋实便继续道:“老二劝她别发那么大脾气,气大伤身,她转头就把老二和老二媳妇也骂了一顿。说老二白长了大块头,自己的媳妇孩子不知道疼,拿辛辛苦苦挣的钱去给别人养孩子。现在自己帮他说话,他却还给别人帮腔,典型的没脑子,男版樊胜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还有吗?”
“最后她让老三去城里私塾把寄宿的大孙子带回来,既然他爹没钱给他读书没别读了,回来跟二叔家的孙子孙女们一起下地干活,既省了学费,还能多耕两亩地出来。”
“这都是七月的事情,如今都九月了。”
邵秋实点头:“就说了这么多。”
钱氏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下去:“小赵氏闹得厉害,几个儿子唯恐给她气出个好歹来,只能拿话哄着,说天色太晚,答应第二天一早就去城里把大孙子接回来。几个人琢磨睡一觉她该消气了,事情就揭过去了,谁知道第二天天不亮,她就醒了,非撺掇着三儿子去城里接大孙子。”
第352章换位思考,都不满意
“三儿子本是有活计的,我之前应该跟你说过,在城里帮工。”
邵秋实点头:“说过,五香包子铺里负责调馅。”
“五香包子铺生意好得不得了,调馅又是个精细活,那老板做什么看上她家老三?看她那三儿子老实本分,用管理学的那一套来说就是执行力强。这次回来是专门叫他收了些毛韭菜,做好了包子,给城里办寿宴的大府送去的,可不能瞎耽误工夫。”
“老太太可好,随便几个儿子怎么跟她解释都不听,非要三儿子去私塾里接大孙子,要知道她大孙子在绵竹,五香包子铺在毛坝,两个地方一南一北,三儿子要去了绵竹的私塾,肯定就赶不上把毛韭菜送去包子铺了。最后大儿子服软,自己去把儿子接回来,小赵氏还是不允,理由是她只信得过老实本分的老三。”
邵秋实一时缄默,问道:“然后呢?”
“然后老三被她闹得没有办法,去绵竹接了大孙子,耽搁了给包子铺送韭菜,活计就丢了。”
一个情理之中的发展,邵秋实点点头,又问:“再然后呢?”
“大孙子在家里务了几天的农,大儿子痛定思痛,自己把学费拿出来,求着把孩子送回私塾去。”
邵秋实想了想:“她没答应?”
“何止没答应,小赵氏暴跳如雷,在院子里大骂大儿子和大儿媳,骂得整个村子的人都听见了,说他们是蛀虫是水蛭,藏着私房钱,自己孩子读书不拿出来,却盘算着弟弟弟媳的血汗。”
“骂完之后,她先叫老三拿着钱,把老二的孩子送到绵竹的私塾里,又叫老二和老二媳妇在屋里歇着,把老大、老大媳妇和大孙子赶去田里做活,说这叫让他们换位思考。”
邵秋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问:“然后呢?”
“晚上老三带着老二儿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说私塾的夫子特别生气,不仅不收老二儿子,连大孙子也不肯再收了,大孙子日后再想进学,自往州府里想辙。”
“这是怎么回事?”
“小赵氏的大儿子说拿出来的钱不是两口子的私房钱,是大儿媳回娘家借的钱,这话姑且听一听,不知道真假。但他家那小子是真的会读书,当初也是在家自学了三字经才去的私塾。相形之下,老二家的孩子只小一岁,却是大字不识,非要入学不是埋汰夫子吗?”
这个邵秋实倒是知道一些,私塾与公学和族学不同,通常是有一些学问的秀才自己设立的学堂。
私塾对于求学的学童并非照单全收,而是会有所选择。
倒不是因为秀才嫌贫爱富,实在是精力有限。私塾通常只有一名夫子,就是开设学堂的秀才本人,多也就是两三位夫子,学生多了根本顾不过来,挑选学童,是本着对自己负责也对学童负责的想法。
邵秋实心念一动:“小赵氏听了,不会打算去私塾骂夫子吧?”
“正是,”钱氏点头,“她牟足了劲,要去私塾把这个枉为人师的夫子骂得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邵秋实听钱氏的口气:“怎么的没去呢?”
“还能为什么,”钱氏撇嘴,“老大一家挥汗如雨地干了一天,把田里全灌满了水。”
“都要秋收了,不是该排水了吗?”邵秋实下意识地问道。
钱氏点头:“对啊,该排水了,这时候深水灌溉会造成倒伏,影响产粮。”
邵秋实一时缄默。
钱氏继续说下去:“一家子紧赶慢赶地去排水,幸好没淹太久,虽然影响产粮,但影响不大。忙完回来,小赵氏就又在院子里中气十足地骂老大一家子。能不中气十足吗?我当时悄摸地去看了,一家子都在田里忙,就她在田埂上抄着手指点江山,还非要别人听她的,不听她就骂人,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要不是她在那边帮倒忙,田里的水还能早放干净点。”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