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坏人……
善良,邪恶……
听起来非常简单,非常分明,张松却知道,在现实中要去判断这些,是非常艰难的。
回看历史就是知道,不要说个体,就是整个人类,也经常处于愚蠢的状态,根本没有分辨能力。
要分辨这些东西,需要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还要通晓逻辑,社会关系,管理等等。
眼前的这个堡垒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造成灾难才奇怪呢。
“你什么意思?我连善良的能力都不具备是吗?”
“再怎么样,我也比你这种恶魔强。”
“动不动就杀那么多人,你就是恶魔,杀了我,我也这么认为。”
自己最看重的善良被贬低了,郑小英大有慷慨就义的刚烈,末日以来,她真的付出了很多。
有吃的,她会紧着老人孩子吃。
有危险的时候,她会冲到第一线,可以说,无愧天地。
“首先,我确实认为你没有善良的能力,你的善良只会给人带去毁灭,不会给人带去幸福。”
“就说此处堡垒,你明明没有保护别人的能力,却聚集了那么多老弱病残,不就是让他们一窝子的去死吗?”
“其次,我认为,你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恶魔,什么都不懂,还死心眼,其实你只是自我感动,自我满足。”
“这并不是真正的善良,只是愚蠢和自私罢了,你的自私就在于,为了满足自己的救世情怀,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生命。”
“别忘了,很多时候,理想才是灾难的根源。”
“为了理想,你越努力,你害死的人就越多。”
面对郑小英的咄咄逼人,张松不得不辨经,思想和理论,涉及到认知,认知是行动的根源,知行合一中的知!
如果能和别人辩论辩论,那是大有好处的。
知到深处,自然就会影响行为。
修行的重要部分,就是加深认知,不停地加深,不停地加深,因为知道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表达的是一种程度。
知的终点,便是行。
只要还没有行,其实还是不知。
“歪理!歪理!”
“善良有什么错?理想有什么错?”
“我看你这个人才是坏到骨子里,竟然否定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美好的天性。”
脸色有些灰暗,郑小英还是不愿意服输,张松说的话,太离谱了,善良和理想这种东西,竟然成了错误。
她的本性就是善良,她活着就是为了理想,这是否定她的全部。
“善良不一定有好的结果,理想也许会造成灾难。”
“善良和理想,都只是词语而已,为什么迷信区区两个词语?”
“字典上说它们是褒义词,你真当它们是褒义词了?”
“要知道,这种划分都是粗劣,简单的,不准确的。”
“人之初性本善这种话,本身就是错误的,你还当作圭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