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清风和煦。
蓝天之下,一座座燕军的营帐延绵数里,望不到尽头。
营帐前竖起一根根旗帜,旌旗迎风招展。一队队步兵与骑兵在营帐间巡逻,队伍整齐肃穆。
朱棣带领以薛岩为首的皇帝使团参观军营,从营帐中走进将士们演武的练武场。
宽阔的练武场上,众将士正在训练。有些士兵练习骑射,有些士兵在比试摔跤,还有一些士兵在练习刀枪,场面热闹,斗志昂扬。
朱棣带着薛岩等人来到骑兵练习骑射的跑马场,对薛岩道:“军中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都是一些粗野的汉子,请各位欣赏一下士兵们的自娱自乐吧。”
“殿下,客气。”薛岩代表使团众人应和了一声。
旁边的跑马场边有一排战鼓,这些战鼓分别放在一人高的木架子上。
燕军的一名骑兵飞驰而过,忽然掏出长弓,抽出一支用包裹着的布料代替箭头的羽箭,张弓,放箭,一气呵成。
咚!一支包裹着布料的羽箭射中从五六十步外的鼓面,发出声响。
咚,咚,咚!
这名骑兵马不停蹄,一路飞驰,不停地张弓放箭,每一箭都射中鼓面,引得周边旁观的士兵纷纷喝彩。
“这人的箭术不凡!”薛岩心中默默赞叹了一声。
此时,一队燕军骑兵一起策马冲进跑马场,同时张弓搭箭。
薛岩刚刚回过神,这一队骑兵已经纵身而过,只听到那一排战鼓传来一阵有节奏的敲鼓声:咚,咚,咚咚咚!
箭无虚发,竟然全中!
薛岩心中越发的震惊:“燕军骑射果然不同凡响!”
见薛岩面露惊讶之色,朱棣嘿嘿一笑:“这不过是些小把戏而已。”
朱棣带着薛岩等人在练武场转了一圈,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燕军将士的勇武。
一连几天,朱棣都热情地招待了薛岩等人,白天让他们欣赏振奋人心的演兵场练武,晚上好酒好肉,让他们尽情地吃喝。
薛岩等人看到的场景与方孝孺形容的燕军士气低落完全两样,再次觉得自己被方孝孺欺骗了。
燕军上下一心,军容整齐,纪律严明,士气高涨,薛岩深有体会。
他对燕王朱棣的看法也彻底改变了。
在他看来,燕王朱棣待人坦诚,心胸开阔,明理豁达,忠君忧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藩王。
在返回京城的路上,薛岩依旧记得朱棣送别时说的那番话。
他记得,朱棣在送他上马车时是这么说的:
“我父皇创立大明十分艰难,作为子孙,我们应当好好守护祖宗的基业。朝中有奸臣,危害族亲与社稷,本王这才遵《皇明祖训》起兵靖难,以保先皇基业。
如果陛下有意息兵,应该以诚相待,撤回天下兵马,本王必定率军返回藩国,为大明永镇边疆。不需要陛下说什么,本王便会这么做,以示本王的歉意。”
薛岩叹了一口气,感怀道:“燕王如此深明大义,朝廷就不应该咄咄相逼。”
薛岩的使团离开后,负责情报搜集的飞龙卫情报人员向冯致远汇报调查结果。
冯致远带着一份小黄纸,走进朱棣的大帐:“殿下,这是属下收集的薛岩等人携带的小黄纸。”
看着这些朝廷策反用的小纸片,朱棣微微一笑:“小小伎俩。”
冯致远道:“禀殿下,薛岩等人并未在军中散发小黄纸。这些是从他们包裹里偷偷取出来的。”
“呵呵呵!”朱棣呵呵一笑,“晾他也不敢!”
冯致远恭维道:“殿下恩威并用,我军神勇无敌,他们方才不敢。”
朱棣会心一笑,赞赏道:“嗯,你是个明白人,做得不错,先下去吧!”
冯致远欣然退下,走出了燕王的大帐,向自己的营帐走去。
天空蔚蓝,阳光灿烂。
望着远处的天空,冯致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