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燕军注定是要败了,张玉也会战死,而我却无能为力……
如果我跟着张玉将军一起,有没有可能救他一命呢?
骑在马上,郑海五味杂陈。
在张玉提出要分兵救援朱棣时,他没有跟随张玉,而是主动提出跟随朱能。
因为他早就知道,在这场战争里,张玉会战死,而朱能救出了朱棣。
郑海有过想改变历史的冲动,但历史终究不因他的出现和努力而发生任何改变。
假如能够逆天改命,能够改变历史,那么,郑海根本就不想让这场战争爆发。
在大明,郑海真正的朋友很少。能够称得上是朋友的,张玉算一个,朱允炆也算一个。
曾经,郑海想辅佐朱允炆,避免出现靖难之役。可朱允炆没有听信他的劝谏,坚持削藩,甚至没有给他陈述自己对削藩策略的看法。
他不想站在朱允炆的对立面,不愿亲手毁掉朱允炆的江山社稷,因为他们曾经是好朋友。
如果能够改变历史,郑海希望辅佐朱允炆成就伟业,那就没有朱棣的份儿了,张玉或许也不会死……
可惜,历史不能改变,人力终究难以挣脱那个有形或无形命运的桎梏……
他改变不了历史,改变不了朱允炆的命运,自然也改变不了张玉的命运。
所以,他没有跟着张玉去营救朱棣,而是选择跟随朱能和朱高煦。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唉——
郑海不由地又叹了一口气。
“郑海,你怎么垂头丧气,一副死了娘似的模样?”朱能骑着马,来到郑海身旁,沉声道,“咋的,后悔没跟着张老将军了?还是,你是觉得跟着我吗,没有立功的机会?”
郑海看向一脸严肃的朱能,苦笑道:“我只是有些感慨……”
“别他娘的死气沉沉的,这可不像以前的你!”朱能轻轻勒了一下手中的缰绳,坐骑放慢步伐,与郑海并行。
“想当年,你初上战场,那股狠劲,老子可是记忆犹新!一人一骑,就敢与北元骑兵硬钢!这些年下来,怎么反倒是胆小了?是你的腰刀钝了,还是吃多了大鱼大肉了?”朱能一双剑眉微微上扬,锐利的双眼注视着郑海。
“倒不是胆小,将军请放心!郑海的刀依旧锋利!”
“那就好!”
朱能微微点头,随即凑近郑海,低声问道,“听说,你与袁珙道士一样,会看吉凶,可是真的?”
郑海微微一愣,有些奇怪地看向朱能,一时间没有回答。
这朱能怎么忽然提起了袁珙老道士?郑海心中一阵困惑,细细思量,并没有急着回答。
“你别这么看着我,我只是问问而已。”见郑海一脸奇怪的表情,朱能自己解释了一句。
“将军是从哪里听说的?”郑海微微一笑,解释道,“我哪里会看吉凶啊,要是我能是的吉凶祸福,那我之前就不会被困在济南城。”
“说的也是。这金忠真不靠谱,我竟信了他的鬼话!”朱能有些愤愤不平,“竟敢骗我一顿好酒,看我回头找他算账……”
郑海不知道金忠为什么对朱能这么说,但想到金忠与道衍和尚、袁珙老道士相熟,想来应该是受了袁珙的影响。
郑海连忙解释道:“看吉凶,郑海自然不会。不过,我确实跟袁珙道士学了一些识人相面的手段,看面相倒是略知一二。”
“哦?”朱能有些狐疑,又打量了一下郑海,询问道:“那你看看我的面相如何?”
咳——咳——
郑海被朱能的话给呛住了,什么时候朱能也这么迷信了?
寻思片刻,郑海笑着道:“将军是富贵之象,日后必将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