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鼻子印象
1。鼻子的结构
鼻子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并辅助发音。它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1)外鼻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呈三棱锥体形,由骨的软骨作支架,外覆皮肤。外鼻上端位于两眼之间狭窄的部分称鼻根,中部称鼻背,下端称鼻尖,其两侧扩大部称鼻翼。
(2)鼻腔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由犁骨、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等覆以黏膜而成。鼻腔向前经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每侧鼻腔可分为前后两部,前为鼻前庭,后为固有鼻腔。
(3)鼻旁窦
又称副鼻窦,能调节吸入空气的温湿度,对发音起共鸣作用。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四对,分别位于同名的颅骨内。上颌窦、额窦和前筛窦、中筛窦都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2。鼻子的作用
鼻腔是人体呼吸的第一道防线,阻挡了粉尘、污染、细菌、病毒等对人体的侵袭。鼻腔保护我们的肺不至于直接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环境中,起着空调器和过滤器的双重作用:在寒冷的季节里,鼻子湿润和温暖吸入人体的冷空气,起到空调器的作用;生长在鼻黏膜上的鼻纤毛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阻挡粉尘等微粒进入呼吸道,起到过滤器的作用。
同时,鼻腔在我们人体的嗅觉和味觉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位于鼻孔前上方的鼻黏膜中包含着嗅觉神经末梢,控制着味觉和辨识气味的功能。由约500万个传感器组成,使得人类可以分辨约3000种不同的气味。
另外,鼻腔还是我们发音和语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危险信号(1)
1。鼻子呼出臭气须警惕
鼻子是人体呼吸的重要通道,如果呼出的气体带有臭味,常是以下某种疾病的信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鼻腔异物
鼻腔异物以儿童多见,由于好奇或不慎将豆类、小珠、纸团等塞入鼻腔,致使某侧鼻腔阻塞,并充满大量黏稠混血液鼻涕。医生确诊后,将异物取出,其症状将自行消失。
(2)干酪性鼻炎及鼻窦炎
干酪性鼻炎及鼻窦炎是少见的慢性鼻病,多见于单侧鼻腔和鼻窦内充满黄白色带有臭味的干酪样物质,与鼻息肉或鼻内异物阻塞引流有关。治疗上应清除鼻腔内肉芽及干酪样物质,若侵及上颌窦,可施行手术除去病灶。
(3)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是鼻腔黏膜、骨膜和鼻甲萎缩性改变,发出臭气的原因是由于鼻腔变宽,通气量增大,鼻腔里干燥结痂,易流鼻血,痂下分泌物因细菌作用分解,产生恶臭味。但病人因嗅觉减退,不知其臭。此外,患者还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轻者可用薄荷、樟脑、石蜡油合剂治疗,使鼻腔湿润除臭,重者可施行手术。
(4)恶性肿瘤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耳、鼻、喉恶性肿瘤的20%左右,多为中老年人。鼻腔癌特点是一侧渐进性鼻塞,鼻涕带血,并伴有特殊臭味,即所谓的“癌肿气味”。鼻窦癌在晚期可造成鼻塞,也会有流血性鼻涕。此外,依其侵犯部位不同,可出现眼眶、额、鼻、面颊、牙齿部位的压迫性疼痛。
(5)恶性肉芽肿
恶性肉芽肿又称坏死性肉芽肿,多发生在面部中线器官,尤其鼻部“首当其冲”,病变特点为不断发展的肉芽增殖性溃疡,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鼻塞、流水样鼻涕或鼻涕中带血,有日益加重的鼻臭。活动期面部溃疡扩展,鼻中隔破坏,鼻涕呈脓血状,散发浓臭味。晚期向内脏、皮肤、淋巴结转移。该病较少见,目前无特殊疗法,预后不良,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一旦鼻子发出上述信号,应引起警惕,及早去医院查明原因,以便早期治疗。
2。鼻涕异常不容忽视
健康的鼻涕一般应为无异味的淡黄色液体。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是以下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应引起警惕:
(1)清鼻涕
即稀薄透明如清水样的鼻涕,多见于风寒感冒或急性鼻炎早期和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的病人。另外,头颅外伤或鼻部手术后也可出现这种清鼻涕。如果清鼻涕为均匀速度滴出时,要想到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性,应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诊治。
(2)带血鼻涕
不明原因的鼻腔出血,或在鼻涕中有时呈小血块状,有时呈血丝状,这是鼻腔癌的早期征象。当癌组织缩小,仅局限在鼻腔或鼻窦内时,这个症状是唯一的“报警”信号,而且往往出血不多,有时只是涕中带血,所以常不受病人重视而忽略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3)白色鼻涕
鼻涕呈白色黏液,且伴有嗅觉减退、咽部干痛、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