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八章:科幻影视的美学追求(4)
二、以审美为基础的技术设计。
在许多科幻片里,科技道具的设计完全不必考虑其科学现实性,而只需以审美为出发点。这种现象,突出表现了科幻片在“技术美”方面的追求。线路、管道、轮轴、手柄、梯架、液压器件、流线形……这些构成了现实中整个技术体系的外观特色。不可否认,所有这些器件都有实际作用,但它们或多或少,也渗透着一些文化方面的因素。
而有那么一些科幻电影,编导着力构造一个异样的技术体系。它或者属于未来、或者属于外星,于是就回避了写实的需要。更多地从美学角度,而不是逼真程度上来考虑。
在科幻电影中,有一些别具特色的技术体系,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稍加介绍。
1、《超人》中的“晶体技术”。
超人克拉克来自“氪行星”,他的母族远比地球发达,发达到我们根本不能理解他们的技术产品。那完全是一些晶体:半透明的白色,小到手握,大到居住着成千上万的人。运载婴儿克拉克来地球的飞船,只是一个大号的水晶摇篮,却能够越过无数光年的宇空。囚禁三名叛逆的,是一个巨大的水晶板,似乎可以看作一个超维度时空的入口。但更具有水晶板的特点。它在宇宙中漂流到地球,被一颗核弹击碎。
克拉克长大后,用父亲留下的水晶棒在北极搭建了基地。那个基地完全是水晶棒施展神力,用冰晶作材料建造的。
2、《众星之门》里的“古埃及风格”
在《众星之门》里,一个外星人一万年前来到地球,将古埃及人作为奴隶,同时也把他们带入文明社会。这样,现实古埃及的建筑和美术风格,只是对这个外星人技术的仿制。当然,这是影片的逻辑。反过来在影片里,编导便将古埃及文化符号和超级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金字塔形的宇宙飞船、权仗形的武器、古埃及风格的自动面具、手饰形的杀人工具,等等。当然,影片里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刻满了象形文字,古色古香的“众星之门”。
3、《蝙蝠侠》里的“玩具风格”。
虽然许多科幻片都有些孩子气,但刻意突击玩具风格的,非《蝙蝠侠》莫属。蝙蝠侠生存的“哥咸城”,并没有具体的方位,可以视为一个巨大的游乐场。而蝙蝠侠的敌手们,又通常是小丑、演员,生活在游戏氛围中。双方使用的先进武器,往往是儿童玩具的扩大化。
4、《黑客帝国》中的“海洋生物风格”。
《黑客帝国》中,母体除了在虚拟空间中囚禁人类的灵魂外,在现实空间里还有自己的机器军队,来进攻人类的肉身。那是一只水母大军。从第一集里的几只水母,到第三集里的十万只水母,相信它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吧。除了水母外,影片中还有蟹形等机器,都是模仿海洋生物的。
5、古罗马风格的《星战前传》
与《星战正传》不同,新近完成的《星战前传》处处体现着古罗马文化风格。其中的外星建筑,角斗场,甚至,从《宾虚》中赛马场面发展来的塞车场面,无不具有古罗马风格。在《幽灵的威胁》中,最后一段野外大战场面,完全脱化于古罗马的战争场面。只是把对阵一方变成了机器人,另一方是外星人。抛石机抛出的不再是石头,而是“能量球”。战马则变成了外星怪兽。
三、大行其道的仿古科幻。
在本丛书《第四卷下卷》里,笔者介绍了仿古科幻的历史。到了最近,仿古科幻在银幕上渐有大行其道的现象。欧洲科幻片《失去孩子的城市》、日本科幻片《再造人卡幸》、美国科幻片《剪刀手爱德华》,乃至刚刚走上银幕的《空中上校与明日世界》,都体现了仿古科幻的独特魅力:它们完全不具备科学上的合理性。但展示了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之美。
《失去孩子的城市》里,人脑保存在木制外壳的早期设备里,眼睛是老式照相机,耳机是老式留声机。整个背景是一个三十年代,甚至十九世纪的工业海港城市。而《天空上校明日世界》中那个“1939年的世界”,充满了钢铁机器人、巨型飞艇、螺旋桨飞机、旧式的无线电发报机,乌云一般的空中机场,V——2式的火箭。全片没有任何与芯片、计算机有关的现代电子设备。它根本不是真实的1939年,而是那以前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凡尔纳时代人们对“1939年”的梦想。影片中的技术在现实中大多没有可行性。它的宗旨就是要把工业化时代的技术美学张扬到极点。
实际上,工业时代的美在现实也是存在的。前几年,沈阳市中心区一家大型工厂外迁,某政协委员就提交了提案,希望保留工厂的巨型烟囱作为纪念品。他的理由是,烟囱在今天是落伍的,而在那时,则是工业化的象征,是振奋人心的建筑。天津站外面,树立着城市雕像——世纪钟,那是一个由齿轮组成的黑色金属像,象征着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的辉煌。那种黑乎乎的机械美,生活在电子时代的年轻人很难体验了。当然,世界各国都有收集老爷车、留声机的爱好者。这些技术产品比手工业时代的古玩年轻得多。但它们能够成为收藏品,肯定是有某种美的成份包含在其中。
其实,不仅是科幻片,在美国其它类型电影里,将技术产品作为“陈设道具”和“随身道具”也是很普遍的。飞机、轮船、工厂、现代建筑,直至工业时代的象征“泰坦尼克号”,只有在美国电影里才有最靠近中心地位的展示。在《不可能的任务》中,英法海底隧道成为打斗戏的背景,在《偷天陷井》中,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大厦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都是技术产物在电影中被运用的例子。
技术产品出现在影片里,绝不仅仅表现道具的价值,导演也绝不仅仅懂得它们的操作原理就可以。将这些工业设备和技术产品表现在画面里,如何取景、构图、怎么拍出它们的美与丑,这是美国电影人经常要作的幕后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要挖掘蕴含在科学技术中的美。这就给科幻美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泰坦尼克”号在现实中是一条蒸汽驱动的邮船,在电影里则是一个展示技术美的工具,是人类那个时代受挫的技术雄心的象征。它在影片中仅仅是个钢铁道具吗?
别国电影不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线路,许多现代化建筑,以及许许多多世界领先的科技应用。有没有中国电影人把它们拍入自己的作品呢?他们能否从它们身上看出美?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九章:科幻影视的编剧艺术(1)
九章前言
第一节:科幻小说的改编
第二节:原创科幻影视
九章前言回第九章
在罗恩哈伯德的畅销科幻《地球杀场》中,人类文明被外星人摧毁。一千年后,一个外星人矿主想把退化为原始人的残存地球人训练成合格矿工。他用信息注入法,通过电脑给后者的大脑注入科学知识。小说原创中,作者直接描写了人脑和电脑的并联。而在电影里,改为电脑向人的眼睛注入大量全息光线符号。
这个例子便体现了影视和小说的本质不同:影视作品必须尽可能用画面来表现不可见的过程。所以,尽管同属科幻,在视觉元素这个根本问题上,小说与电影还有着完全不同的考虑。而这正是科幻电影编剧要注意的问题。
在科幻小说的改编,我们讨论一下如何改编现有的科幻佳作。中国科幻几十年里积累了大量原创素材。选择哪些、怎么改编,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原创科幻影视里,我们分析一下影视界原创科幻剧本的成功例子。
第一节:科幻小说的改编回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