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各种心思进入京师的天下士子,很快便重新高兴起来。
对于绝大部分读书人来说,在恩科考试之前的每一个流程他们都很珍惜。
这不但是能不能高中恩科进士的准备,也是拓展人脉的一次绝佳的机会。
但对于绝大多数士子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行程有多可怕。
这就不得不说到当今天下科举考试的规则了。
天下士子赶赴京师,居住的地方是各自负担的,但到了京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必须先到礼部登记,非江南士子还要去鸿胪寺领取常住京师的证明。
再然后,所有士子还要去国子监递交参加科举的地方证明和保举证明。
这两个都很好理解,你要从拓跋氏所在的幽州乃至更遥远的白山黑水到京师,你得有官府开具的证明,否则会被边境的官兵当探子抓了。
但一般的地方官府,是绝不为难这些读书人的。
就连拓跋氏狼主,一个光知道打仗的莽夫都知道读书人不能太得罪。
然后你还得有自己的保举人才能参加科举。
一般来说科举有四个级别,首先是童子试,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入学考试,但作用绝非让读书人识字那么简单。
童子试之前,无论是什么出身,都只能是平民而不是读书人,只有参加了童子试获取了“童生”这个“出身”,你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被朝廷认可的读书之人。
在参加童子试之前,你可以在朝廷开办的各级学堂读书,也可以在私塾获取基本的知识,童子试不看你是从哪里获取的知识,只考察你能不能有最基本的读书人的能力和资质。
参加童子试,就需要村里的里正或者乡老,也就是村长和有威望的人的担保,担保你出身清白,家庭没有人犯法,你也的确参加了基本的初级教导。
这个考试,其实严格来说是不算正式的科举制度的,这是县一级地方衙署举办的三年一次的考试。
参加了童子试,并取得了至少“通过”的成绩,你就可以准备去县里的官学,一般都是县学学堂正式读书了。
县学内部分为三级,称之为“舍”。
参加了童子试的读书人,一入学就会获取“下舍”,也就是入学一年级的学生资格。
一般的读书人,都会在一年后的“升舍考试”,也就是升年级考试中获得“通过”的资格,然后转入“中舍”,也就是二年级就读,再在次年通过第二次升舍考试便升为上舍学生。
考不过?
留级!
留级三次还考不合格,那你就得打道回家。
如此一来,县学就相当于现代的初级中学。
三年学满,学生就要参加第二次升学考试,也就是“乡试”,在一些地方或者某个时代也叫做“府试”或者“州试”。
早在皇朝掌握天下之时,乡试都是按照“道”或者“府”来考试的。
如秦氏所在的关内道,萧氏所在的河东道,拓跋氏所在的燕云道,以及京师所在的京畿道,江南道等。
乡试,算是一个士子真正要面临的命运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