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甲午战争地点 > 2(第2页)

2(第2页)

日本侨居汉城的官民聚在南山之麓,观赏相扑和剑术。而后,驻防军分成两队,进行红、白两军的作战演习。

“红方代表日本,白方代表清军!”竹添公使说完,像孩子一样欢蹦乱跳,大喊,“红的要赢啊!”

日本已经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国了。

据说,金玉均看到竹添的态度,确信军事政变一定能成功。

11月7日,金玉均拜访日本公使馆。他带了两名汉城的围棋高手,表面上像是去下棋。金玉均同竹添进一郎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议。

金玉均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大计之决,实在此日此会。”次日的日记又记载:“邀来李寅钟诸君,于吾密室共饮。”

这里突然出现了李寅钟的名字。他不是政府高官,而是一个黑帮头目。除了大头目李寅钟,几个主要党羽也来了,所以才说“诸君”。他们是市井之徒,凡两班,即金玉均之流,无法得知的市井情报,这些人无不通晓。搞军事政变或其他的非法活动,必须同他们结合。

“清军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动向吗?”金玉均一边劝酒一边问道。

“嗯。”李寅钟一口喝干杯中的酒,答道,“近几天,袁世凯命令全军,夜间也不许卸去武装。”

“噢?……全副武装地休息?”

“是的,连鞋也不许脱,脱鞋就算违犯军令……啊,也禁止士卒离开岗位。”

“嗯,好像战时的戒严状态。”

金玉均皱起眉头。是不是机密泄露了?从哪儿泄露的呢?

“不单是清军,韩圭稷和李祖渊的军中也同样处于戒严状态。”

“也是袁世凯的命令?”

“可以这么说。对付那个姓袁的年轻家伙,还真得小心点儿!”李寅钟说。

市井之徒深知市井之事,尽管都是些耳边悄悄话,却异常准确。对人物的评价,比起政府和外交方面提供的材料来,市井的街谈巷议往往更恰如其分。

“完全对!凭他这个年纪,李鸿章竟给了他这么大的权限,绝不是一般人……”

金玉均本人在朝鲜政界也是以少壮派自居,时年三十四岁,立志改造国家。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使他自豪,但袁世凯比他更年轻,才二十六岁,就代表清政府驻留朝鲜,甚至要向宫廷发号施令。金玉均咬紧嘴唇。

“亲日派可能有不轨行动”,袁世凯也从李寅钟一伙人中探听到消息。袁世凯深知,真正有用的情报在街头巷尾之间。他本人虽出身名门,却同市井无赖来往甚密——其实,他本人有一个时期就是市井无赖之徒。

11月9日,为慎重起见,金玉均派徐载弼去日本公使馆村上处,告知清军的动向,派洪英植和朴泳孝两人向竹添说明情由。

“事情必须机密,非慎重从事不可!”徐载弼使用了不失外交礼节的强硬词句,阻止日本方面的妄动。

日本人大话连篇,不顾局势乱唱高调。金玉均深知日本,整日惶惶不安。在朝鲜政界掌握权力与否,意味着生或死。依靠军事政变夺权是危险的,日本人会不会当作别国的事,漫不经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