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鼎根本不给高程反驳的机会,他接着说道。
“人活一世无非名利二字,你既然肯入仕做官,肯定免不了俗。”
“但你的作为只能为自己赢得一时的好名声,却无法让百姓世世代代记住你。”
“唯有按我的方法来发展经济,才能让百
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一代人的生活胜过一代人。”
赵鼎的话勾动了高程内心的欲望。
他的确免不了俗,更不是什么圣人,寻常人做官为的是银子。
而他这种人出身不凡的人做官为的是名声。
他肯费力气将织布机引入顶山郡,又派遣工匠、织女培训他们,为的便是顶山郡十余万百姓能日夜称赞自己。
如今有一个让百姓世世代代记住自己的机会,他岂能不动心。
“这真有可能吗?”
高程的提问意味着他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
赵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说道。
“自然。”
“设立织布厂,顶山郡百姓都会因你而得到就业机会。随着铁路的连通,顶山郡葛布行销天下,所有人都会知道顶山郡有你这样一位好郡守。”
“日后织布厂发展地越来越好,自然能拿出银子改善当地交通,修桥铺路,让大山不再成为阻碍。”
“届时免不了要立碑,你作为当地父母官,名字定然会刻在首位。立碑记功,你的名声就能传颂千年甚至万年。”
听完赵鼎这些话,高程内心的贪欲再也按捺不住。
“好,承蒙郑王殿下看得起,我一定帮您把这织布厂建起来。”
见他终于答应,赵鼎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无
需太过操劳,你只需要让百姓们别对织布厂产生抗拒心理即可。”
“至于织布厂的设立、经营,会由汉赵公司的人来做。”
并非是不相信高程的能力,而是他身份特殊,既然做了大晋朝的官,最好还是不要参合太多生意上的事情,免得将来说不清。
而且织布厂的建设少不了要动用大量资源、工匠,由汉赵公司来负责能省下不少协调成本。
赵鼎在顶山郡待了几天。
这期间,外地来的客商将新近产出的数千匹葛布统统运走,令当地百姓着实发了一笔小财。
赵鼎对此没有丝毫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