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处理苗床制作。苗床分内床和外床。内床净空10m×1m,床高,床底每间隔1m筑1条高的埂。埂宽,两埂切割的内床壁留对开的×的方形孔,埂上铺垫细竹(木)棒,棒上放置厩肥或作物秸秆等酿热物,酿热物层高。在酿热物层中间(处)与埂平行横加等距的8棵竹筒,将竹筒各竹节打通,在竹筒柱面上打尽可能多的孔洞,每棵竹筒伸出内床壁。酿热物上放置农膜制成水池,水池深,水池内盛营养液,液深。围绕内床四周作外床。外床内壁距内床外壁,外床高,在外床埂上设置竹(木)凸架以覆盖农膜。
。2B处理苗床制作苗床净空10m×1m,床高,厩肥或作物秸秆等酿热物置于床底。酿热物层高,其上置农膜制成水池,池内盛深营养液。床埂上置竹(木)凸架以覆盖农膜。
。3C处理苗床制作苗床净空10m×1m,床高。农膜铺于床底制成水池,池中盛深营养液,埂上设置竹(木)凸架以覆盖农膜。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2年2月28日在开阳县冯三镇安坪村猫洞组(海拔1000m左右)实施,除处理不同外,其余育苗管理措施均相同。温度测定:在A、B、和C棚内悬挂温度表测棚内温度,同时测定A、B、和C附近的大气温度(D)。每隔2~3d对A、B、和C棚内温度及大气温度进行一次观察记录。记录凌晨6时,中午13时,傍晚20时的温度。移栽时记录各处理烟苗根长、茎高、有效叶及标准苗率等性状,考察烟苗素质。3月2日到4月10日共观察记录温度22次。
2结果分析
温度效应
由表(一)和表(二)每日观察的温度结果可知:从3月2日到4月10日,大气日均温为℃,处理A日均温达℃,中午达℃,凌晨和傍晚也在℃以上;处理B日均温达14℃,中午达2℃,凌晨和傍晚在℃以上;处理C日均温达℃,凌晨和傍晚温度为~℃。
再从每旬的温度效应(表二)看:处理A的日均温较之处理B和处理C都有明显增加,处理A比B增加℃,比C增加℃,处理B对C则不显著,只增加℃。处理C在3月中旬和下旬这20天里,日均温都比大气温度低。
烟苗素质
从表三可知,从2月28日开始育苗到5月7日移栽,处理A烟苗根系发达,茎高,有效叶片,苗龄69d,全部苗均达到标准苗;处理B烟苗根系较A弱小得多,茎高仅,有效叶片,仅67%达标准苗;处理C烟苗根系极弱,株高仅,有效叶片。以处理A烟苗为标准时,处理C的烟苗完全达不到标准苗。5月7日处理A的烟苗完全移栽后,处理B尚有33%的烟苗1周后才能移栽,而处理C的烟苗2周后才能移栽,实际上处理C已是苗龄过长的僵化苗。
处理效应分析
结果表明:在大气温度12℃以上时,用A处理完全可以育出标准的漂浮苗,而处理B则难以育出标准漂浮苗,处理C基本上不能成功育出漂浮苗。处理A的设计使酿热物能充分有氧发酵,发出的热量能使棚内气温达到烟苗健壮生长所需最低温(15℃)以上,所以处理A的烟苗在整个育苗期间都能健壮生长,从而成为标准苗;处理B的设计使酿热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发出热量少,棚内气温仅14℃,这样烟苗长期在低温下生长,烟苗各农艺性状均较难达到标准苗的标准,苗龄延长;处理C的设计没有酿热物,靠阳光升温育苗,棚内气温仅达℃,几乎等于外界气温(℃),凌晨和傍晚温度在~℃,已接近烟苗停止生长的温度(8℃),所以C处理不能培育漂浮苗。
本试验还说明:在无增温设备条件下,漂浮育苗棚内气温还可能长期低于外界气温,即使外加大棚也难育出漂浮苗。
表一:有氧发酵酿热漂浮育苗试验温度效应(时均温)
ABCDA-BA-CA-DB-CB-DC-D
凌晨6时
中午13时221201
傍晚20时13
平均33333
表二:有氧发酵酿热漂浮育苗试验温度效应(旬均温)
ABCDA…BA…CA…DB…CB…DC…D
3月上旬3
3月中旬1415…1
3月下旬111…
4月上旬3…1
平均15515
表三:有氧发酵酿漂浮育苗试验烟苗素质注:A、有氧发酵酿热,
B、厌氧发酵酿热,C,
调查项目ABCA-BA-CB-C对照(不酿热),D
根大于20cm213018213大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