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图报、舍身救主的动人故事。
人类最崇高的爱是母爱,最值得尊敬的是母亲。有什么可以与母亲相比呢?那就是祖国。我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那是出于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在此我们引用这句贤文将祖国比作母亲,谈谈做人要爱国的话题。
屈原爱国,流芳百世
我国南方每年都有过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起源之一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楚国政治家,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当时,楚秦争夺霸权,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的反对,靳尚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楚国八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秦国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因报国无门,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为了不让鱼蛟吞食屈原的身体,百姓自发地包扎粽子投入江中,于是有了后世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流传至今,寄托了老百姓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和怀念。
苏武牧羊,心怀汉室
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参与匈奴内部斗争而受牵连。为了不使大汉使节受到侵犯,苏武抽出佩刀刺进自己身体,后被救活。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问候。
苏武伤好之后,单于派人来劝说,并许以高官厚禄,想让他归降,但苏武宁死不从,单于更加敬佩苏武的爱国忠心,更想让他归顺,就把他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断绝饮食,想逼他就范。当时下着大雪,苏武躺在地上,把雪和衣服上的毡毛一起吞下去,过了几天竟然没有死。
匈奴人以为有神灵保护苏武,就把他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荒无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还说:“等到公羊能产出羊奶时,你就可以回汉朝了。”
苏武被放逐到北海后,没有粮食吃,只得挖掘野鼠洞里储存的草籽充饥。牧羊的时候,他手里总持着汉朝符节,起居都带着它,时间一长节杖上的毛缨全都脱落了。
单于一直没有停止做劝降苏武的工作,在其他人劝降无效的情况下,单于又请出了早期归降匈奴的李陵来北海劝降。李陵是苏武当年的同僚,因被汉朝误解而归顺匈奴。李陵为苏武设了酒宴,还有歌舞助兴。
李陵对苏武说:“单于愿意恭敬地对待你。你这一辈子也没有希望回国,自己在这里白白受苦。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又有谁能看见你的信义节操呢?你的两个兄弟都因连坐获罪,已经自杀了。你的母亲已经去世,你的夫人年纪尚轻,听说已经改嫁别人;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又过了十多年,是否还在人世也不知道。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短暂,何必长久地自讨苦吃呢?我刚投降的时候,狂躁得快要发疯了,痛恨自己辜负了汉朝,还连累老母被囚禁在监狱里。你不愿投降匈奴的心情,怎么比得上我?何况皇上老了,法令变化无常,大臣无罪而被灭族的有几十家。自己的安危都不知道,你要为谁这样做呢?”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2)
苏武却说:“我们父子本来没有什么功德,蒙皇上厚恩,才有今天的地位,我兄弟能够亲近皇上,愿意为国效忠。现在可以牺牲生命来报效国家,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身为臣子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一起喝了好几天酒,又劝他说:“你再听我一句话。”苏武说:“我早已经认定自己是死了的人,如果你一定要我投降,就结束今天的欢聚,我立刻死在你面前。”
李陵看到苏武如此赤诚,感叹地说:“你真是义士!”说完哭泣而别。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边,告诉苏武汉武帝已经去世。苏武一连几个月,每天早晨和晚上都面向南方号啕痛哭,直至吐血。
匈奴新老单于更替,内部矛盾激化,弄得分崩离析,担心汉军袭击,于是要求与汉朝恢复友好关系。汉朝使节来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国,匈奴骗他们说苏武已经死了。后来汉使再来匈奴,设下一计,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下一只大雁,脚上系着一封帛书,说苏武等人在某处湖泽放牧。”单于听后大惊,环顾左右侍从,然后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的确还在人世。”于是把苏武放回。
单于召集当年随从苏武的官属,除了已经归降和去世的,有九人和苏武一起回到汉朝。抵达长安后,汉昭帝用太牢之礼迎接苏武,封苏武为典属国,品秩中二千石,另外赏赐钱二百万,田两顷,住宅一处。
苏武被匈奴扣押19年,去的时候还是壮年,回来时须发皆白。苏武爱国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艰难险阻,难挡报国之志
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经历了4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达,成千上万名航天人奉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世界著名的钱学森博士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这位才华横溢的航天科学家,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钱学森是美国最早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古根海姆试验室的主要成员,是美国公认的力学、工程控制和火箭技术专家。作为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又是一位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的伟大爱国者。1935年,他以清华大学公费留学身份到美国学习,次年10月师从冯·卡门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1939年获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技术等尖端科技方面的才华,使他成为当时名声显赫的科学家。1943年,在获得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批准之后,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领导下从事火箭发动机的实验工作,不久即转入远程火箭的研究。1949年,他推导出著名的“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航程英里的助推滑翔超音速飞行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