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火石!”大师兄忙说,声音已近乎哭泣了。
“什么火石?”
“就是打燃火绳火纸的那种火石。”
那人听后,立即动手将从大师兄身上搜出来的雷火药包解开,仔细检查里面的药粉,证实了大师兄没有撒谎后,他再将那个轻轻解开的雷火药包依原样包好,仍用布条缠紧。身形往后一晃,手一扬就将雷火药包打在大师兄的脚下,顿时轰地一声,那大师兄竟被炸得失去了半个身子,等浓烟散后,大师兄已经去了西天路上。
那人解下蒙面黑巾,原来就是赵归真。
赵归真仰天大笑:“天助我矣!天助我矣!天助贫道诛灭佛教矣!老夫得了华阳真人的采气歌,可以练成绝世内力。如今又得了雷火药包,杀人更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佛教徒,你们的死期已经不远了!”赵归真如此惊喜若狂,扬言要诛灭佛教时,却忘记了一件大事:诛灭一个在中原大地上生存了近几百年(公元64年佛教传人中国,到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30年,约八百年)的最大教派,这本身就是一件造孽的恶行为。纵然他曾得奇遇,可是他若不用来为善,却用来作恶,用来布劫,只怕仍会因有干天和而为天道所不容。
接下来赵归真就忙了,又是练气,又是炼丹,又是不断研习杀人新技术。人生对于他来说,浓缩成了一种目的:修成王霸地仙,杀尽天下和尚!
如此外丹术和内丹术同时修炼,三年之后,赵归真便进入了王霸流的内功修为。
这一天,他在华山壁的花岗岩上,再运指力模仿韦处玄的狂草书写“华阳洞”三个字,他已能入石一寸了。可他望着那入花岗石达一寸之深的字体,却反而沉思起来:他的内力修为已达王霸之流,已能入石一寸挖石书写。可他使用了八成功力,当年韦处玄书写这三个字用了几成功力?武林中区分功力,常用如下等级划分:武师、二流、一流、极流、宗师、绝流、王霸流、地仙。道教以天真仙修为最高,韦处玄修至的太清洞仙都还低一个等级。
那么,他此时是否可以去和尉迟长孙或宏道一较高低?恐怕就不行。
他又沉思起来。要什么时候才能出山报仇?他在苦练,别人也在苦练,他在增长内力,别人也在增长内力。什么时候才能杀得了郭子岳和五叶?什么时候才能挑了少林寺白马寺?
他苦闷,夜间,他以灵猿身法上了华山南峰,在山顶漫游。
两年之中,他靠外丹服食和内丹练气,便从绝流进入了王霸流,若无郭子岳那等奇遇,他这等进度在正常的练功情形下,已经是很惊人的了。宏道也用外丹,但从宗师修练到王霸流,却用了二十年时间,直到服食了血色甘露,半天就练成了比王霸流还高一等的佛门神圣流。尉迟长孙就只介于两者之间。
赵归真相信,在华山中藏着无数的秘密,只是没为人发现而已。比如韦处玄将他一生练气的秘诀,写成一首《采气歌》,长短共二十八句,分别用指力刻写在华山南绝壁的二十八个地方,谁又想像得到?这里正好可以用“天地之间”去形容它: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悬岩绝壁之上。他若非修练灵猿蹿和壁虎滑,又怎会发现那二十八句长短句刻写在近千丈高的绝壁上的二十八处?
赵归真决定在华山上搜索。要寻找前人留下的东西。华山是道教圣地,秦时的茅蒙,汉时的茅盈三兄弟(三茅真君),北魏的寇谦之、成公兴,北周的焦道广……道教高人真是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赵归真相信他们留有遗宝在华山上。他要找到它们。
他游走到东峰。华山东峰是韦处玄晚年居住之处。周武帝为他修的太元精舍,他其实并没去住。韦处玄的居处,经过二百多年后,已经不存在了。但当年的石坝石坎还在。赵归真在石坝的一处废台上发现了一首诗,也是指力刻写的,狂草:
空山秋夜月华明
独座东岭游太虚
()
阅尽章台归心起
三分酒力书华阳
赵归真阅罢,顿时目瞪口呆——三分酒力书华阳!韦处玄以指力在华山花岗岩上写字,入石一寸,狂草,如在沙盘写字,人石的边沿,全无石破现象。赵归真以为这是神仙指力,谁知别人竟然只用了三分“酒力”,便在花岗岩上书写犹如狂草于沙泥之上!这是何等之功力?!
赵归真顿时想到,后二十六句采气歌全是指的内丹结成后搬运的路线和存|穴的法门,以使内丹越练越纯,越练越深厚,载练越密实。但却没有一句用于技击的真力御使法门。
为什么?莫非整座花岗岩断块独体的偌大华山,四面山壁都是华阳子书写遗宝的一张大纸?!他将《采气歌》刻于南绝壁,会不会将其它法门刻于东绝壁、西绝壁和北侧的除上山险道以外的其它绝壁?
以后的几个月,赵归真就忙了。除了邓元超或刘玄靖上山来的时间,他隐忍不动以外,其它时间他都在华山绝壁间蹿上落下,一丈一丈地寻找,一处也不漏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部散刻在几千万个平方丈面积、散刻在偌大一座华山三面半绝壁上、的《华阳真经》,居然被赵归真以灵猿蹄登术、壁虎滑落术,和壁虎游岩术,找遍了华山绝壁的每一寸,找到字迹后,便抄录下来,回到华阳洞中再慢慢整理,竟给他找全了完完整整的一部《华阳真经》。
韦处玄一生只有一件事:读经书,注经书,著撰经书!晚年修成太清洞仙后,仙倦滋生,准备封笔了。但他面对着自己注解和撰写的百余卷经藉,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最好的弟子,读他的著述注藉尚不及半,天下人有多少能通读?能理解其中所含的博大道教文化?
韦处玄浑身不安——他毕生所述,莫非真要为世人的庸俗和懒惰所误?他下决心要写一部简短的经书,字不过五千,而却能溶他毕生所学所得所思所创的道教经义,道教医理,道教外丹术,道教内丹术,及道教卜理、道教神仙术和道教博击术。
他写出来了。
写完那一天,他又突然想到,他的弟子中没有一个具禀赋够传这部经书。于是,他做了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