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张全放声大笑,“王子说得倒轻松,好象匈奴人占了我们的地方。不错,匈奴人是与我们有世仇,可他们已经被我们赶走了,我们斗了上百年,最后失败的是他们。所以他们现在做了什么,好象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吧?”
“将军说的是,可匈奴人一旦成势,恐怕对贵国的大夏也有威胁吧?”
“大夏?呵呵,大夏当年还是我带兵打下来的,可我国对那里根本没什么兴趣,你没看到,我们只在瓦溪河谷象征性的驻扎了几千人马?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管理过那个地方。别说是大夏,就是月氏人留下的空白我们都没什么兴趣。”月氏人走后,汉军派出乌孙人占了他们原来的地盘,可汉军并没有正式进入该地区。
怀禹有点着急了,让大汉出兵帮助康居人赶走匈奴人,的确不容易,因为康居与大汉之间的关系刚刚有所缓和,最多算是解除了敌对状态,可怀禹还是不死心,他想了想,又说道:“如果真让匈奴人占了整个河中,恐怕贵国与安息之间的贸易通道就要被切断,我想将军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吧。”
旁边的李仲元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劝道:“是啊,张将军还是考虑一下,如果真的让匈奴人占了我们的商道,我的损失可就大了。”
张全装着思考的样子半天没说话,怀禹见还有机会,又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纸,在桌上展开,然后说道:“将军请看,这是我国及阿兰国的地图,上面清楚的标着匈奴人的部署和驻扎情况,如果大汉肯出兵,我父王说了,可以将克什尔山以南割让给大汉,作为大汉出兵的酬劳。”
张全一看,康居人还真下本钱,一下割让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张全看了看地图上匈奴人分布的情况,然后问道:“匈奴现在有多少兵马?”
“常备军二十万,短期内能达到五十万。”怀禹不敢隐瞒军情,一旦康居与大汉联合,就是和匈奴人翻脸,那样的话,如果汉军败了,康居人也会被匈奴人灭国的。
张全有些不解,匈奴人一向是上马为兵、下马为民,有多少青壮,就有多少士兵,可怎么还有常备军一说。不过他很快就弄明白了,现在的匈奴人已经不同于过去了,他们占的许多地方已经是靠耕种为生,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流动作战了。一想到这,张全暗自高兴,他曾担心匈奴人会避开汉军的锋芒,等汉军撤走之后再卷土重来,现在看来不会了,他们已经由游牧变成了半定居的生活方式。
张全又问怀禹:“如果联合,你们康居能出多少兵?”
“十万骑兵!”
“十万?那你们能对付十万匈奴人了?”张全故意问道。
“这个……”怀禹一脸的尴尬,因为他知道,康居军的战力不强,如果真的打起来,这十万人恐怕连五万匈奴人也打不过。
好在张全没有再追问他,而是对他说道:“好吧,我会向皇上禀报一切,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就算我军出兵,至少也要等两年。”
“什么?!两……两年?”怀禹以为自己听错了。
“当然要两年,你想想,对付匈奴,我们至少要动员三十万人,这么多的人需要多少粮草?两年之内能准备妥当已经不错了。”
一听这话,怀禹暗自松了口气,如果从大汉国内运送粮草,两年能准备齐已经不错了,加上运送粮草的民夫和辎重兵,恐怕准备六十万人的粮草也不一定够,好在他们早有准备,他对张全说道:“粮草一事将军不必担忧,我康居为此已经准备了数年,现在备下的粮草足够五十万人征战一年之用。”
张全暗自高兴,他本来就是想让康居人提供粮草,现在他们主动提出来了,省了自己不少口舌,于是点了点头:“你父王考虑得如此周到,甚好,这样省去了不少麻烦,好吧,明日我就进宫,向陛下面呈此事。”说完,他又转头对李仲元说道:“李大人,你看呢?”
“行,我没意见。”
怀禹满意地走了,仅仅几天之后,刘据就传下圣旨,准备来年征伐匈奴。
………【第64章 再次西征(5)】………
这一次远征河中地区,汉军几乎派出了所有的精锐,由张全亲自领兵挂帅,主要兵力包括:禁卫军司令李锋率领的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师共十万人,御林军司令李陵率领的第十一师、第十四师四万人,西域总督郝平山率领得到加强的六个师六万人,总计汉军二十万。
同时,刘据还下旨征召西域各国联合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其中,康居出兵十万,大夏出兵三万,乌孙出兵三万,大宛出兵一万,其余西域小国出兵三万,各国联军四十万,准备一举荡平匈奴!
由于兵力众多,各国联军利用冬季在轮台和赤谷城集结备战,乌孙、大宛、郝平山的西疆国防军,以及部分西域联军在赤谷城集结,张全率汉军主力进驻轮台,而大夏和康居都在本国集结。李仲元为此还准备了大量的粮草,虽然康居人已经答应提供所有的粮草,可张全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他还是让李仲元在轮台、赤谷城、以及大夏的和墨城准备了大量的粮草。
而国内,由霍光亲自指挥御林军两个师守备长安城,太仆陈文博率领禁卫军五个师守备关中地区,禁卫军的另一个师则驻守玉门,保障汉军的补给线。
张全长期的努力有了成果,没有人相信这么大的军事调动会在一个冬天里全部完成,可现在,随着一道道军令,所有汉军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大战一触即发。
汉军如此大的军事调动震动了整个西域,对于西域各国来说,仅汉军人数是远远超过了他们全国的人口。几乎所有的西域国家都派出兵马加入联军,这不仅是他们对汉军的战斗力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年伊犁河与文亚山之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他们看来,跟随汉军可以从战争中获得众多的战利品。虽然大部分国家只派出几百人,可张全并不在意,他需要的不是士兵,而是一个国家的,哪怕一个国家只派一个人来,那也说明他们国家是站在大汉一边的,与匈奴势不两立。
当汉军在轮台和赤谷城集结的消息传到匈奴,匈奴人慌了,二十二年前余吾水河惨败的阴影还没有从他们的心头散去,每一个参加过那次会战的老兵都对汉军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汉军在余吾水河畔决死拼杀的身影依然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年轻一辈也早已从他们先辈口中听说过汉军的战力,同样怀有畏惧的心理。一时间,整个匈奴部落被一种惊恐的气氛所包围。
单于乌师庐、自次王赵能、军师卫律、左贤王屠耆堂、右贤王都隆奇,还有匈奴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裨王及重要将领在乌师庐的单于庭商议如何对敌。
在座的都已经知道了汉军即将进攻匈奴的消息,可乌师庐还是把最新的情况通报了一遍,最后问道:“此次汉军来势汹汹,我们应当如何应敌?”
大帐内半晌都没有人说话,所有的人都紧锁眉头苦苦地思索着对策,过了半天,也不知是谁轻声叹了一口气:“唉,天地之大,何处才是我们的容身之所啊!”他的声音很轻,象是对自己说的,不过大帐内人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悲伤之情涌入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乌师庐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说话,于是继续说道:“虽然汉军要开春才会发动进攻,不过是战是和,我们要早做准备。如果打,怎么打?如果不打,我们往哪走?”
乌师庐的话让赵能心中一惊,他不由得想起了二十二年前的西迁之路,当初,就是他的父亲赵信提出西迁,让匈奴摆脱了汉军的追杀,消除了灭族之祸。可那次西迁也让匈奴元气大伤,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出发时的六十万人,就只剩下二十来万,除了狐鹿姑带回去投降汉人的十来万人,其他人有一半倒在了西迁的路上,就连乌维单于也丧了命。如果再来一次西迁,还会有多少人跟随?又有多少人要死去?赵能不敢再想,他为了匈奴已经耗尽了心血,不忍心看着这一切在一夜之间毁灭。
这时,大帐内已经有人开始发言了,左贤王屠耆堂开口说道:“二十二年前我们离开故土,几乎失去了一切,祖先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现在,我们在河中之地刚刚站稳了脚,可如果现在离开,又将失去一切,难道我们还有能力再为自己选一块生存之所?汉军的确强悍,可我们现在兵甲近五十万,完全有能力与之一战!所以我主张与汉军决战,把他们赶回去!”屠耆堂是乌师庐的侄子,在年轻一辈中属于有头脑的一类,不然也坐不到左贤王的位置上。
右贤王都隆奇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汉军此次来者不善,又有西域四十余国参与,就算我们能战胜他们,也一定是惨胜。所以我认为,我军当避其锋芒,坚壁清野,汉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用不了多长时间必定会退去,到时候我军再乘机袭击他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