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清朝的读书人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对于胤而言,读书是其所好,他阅读了大量儒家书和诸子百家之作。特别是对于历代名言、佳句和绝代诗词兴趣极浓,终日陶醉其中。在从青年进入壮年的这段时期,胤深知自己必须韬光养晦,而韬光养晦的最好方法,不是纵情酒色,也不是犬马之娱,而是寄身于古书的优美诗文之中。《悦心集》就是他这段时期编??选录的成果,也是他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

《悦心集》是胤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皇帝对历代政治、思想、释道、儒林等杰出人物作品的选录集,或收一文,或收一诗一词,或选语录。选文之后,他对作者还有简要介绍,但不作过多评述。

全书共计四卷:第一卷收录陶潜《桃花源记》,刘禹锡《陋室铭》,释令遵《法语》;第二卷选录欧阳修《归田录》,朱熹《敬恕斋铭》;第三卷收载了唐寅《一年歌》、《一世歌》、《醒世歌》、《桃花歌》、《花下酌酒歌》,陈继儒《警世通言》;第四卷收录了赵灿英《安命歌》,冯其源《题布袋和尚》,以及流传于世的《醒世歌》、《知足歌》等。

雍正皇帝在《御制悦心集序》中说:

朕生平??泊为怀,恬静自好,乐天知命,随境养和。前居藩邸时,虽身处繁华而寤寐之中,自觉清远闲旷,超然尘俗之外。然不好放逸身心,披阅史之余,旁及百家子集,其有寄兴消闲、寓怀超脱者,佳章好句,散见简编,或如皓月当空,或如凉风解暑,或如时花照眼,或如翠鸟鸣林,或如泉响深山,或如钟清午夜????爰取向所采录,汇为一书,名之曰《悦心集》。

他还对明代大家唐寅特别喜爱。唐寅的习性十分洒脱,对尘世的生活充满情趣。唐寅的《一世歌》,雍正百看不厌:

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燃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皇帝将《悦心集》赏赐给宠信的大臣直隶总督李卫一部,对李卫说:“公务余暇,时一展对,颇可悦目清心。朕及卿辈,??阅此书,大似山僧野客,观览朝报,而谈时政,殊为越分妄想,每一思之,不禁失笑!”李卫不胜惶恐,拜读之后,上奏说:“皇上龙潜藩邸,随境而安,??泊宁静????伏读集中,如黄洽之矢不欺,林逋之戒沽名,邵雍之勉为善,司马光之劝知足,皆古来名臣大儒以忠君爱国之心,抒乐天知命之致。”

二、雍正的佛缘

1。“得大自在”的雍亲王时期

清代时,宫廷和京师中流行雇一幼童剃度为僧代为出家,这位替身被称为“替僧”。雍正皇帝四十五岁登上皇帝宝座,在此之前他信佛拜佛,与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年的时候他也有个替僧,他们关系还不错,他的许多想法就是通过替僧实现的。在他封为雍亲王、住进雍王府时,王府与香火很旺的柏林寺相邻,年轻的雍亲王就常光顾寺院,和寺中高僧们关系密切。

雍亲王最为看重的高僧是章嘉大师、迦陵性音、弘素等人。

雍亲王常常在府中邀请高僧们宣讲佛法,探讨深奥难懂的佛典。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五十二年(1713年),雍亲王两次在藩邸举行###会,与章嘉太师、迦陵性音高士等论说佛法。章嘉大师指点雍亲王,得蹈三关,雍亲王非常高兴。章嘉大师对雍亲王的仪容、风度和深厚的佛性由衷钦佩,称赞他:得大自在矣!大自在,是佛家用语,语出《法华》,在《弟子授记品》一章中称: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这里的大自在,意指广大无边之神力。

佛中,大自在是菩萨之名,是大千界之主。雍亲王即皇帝位后,非常喜欢这句“得大自在”,时常自书玩味。

雍亲王曾收门徒十四人,他的儿子弘历列名其中,号长春居士。这位长春居士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特别喜爱这句:得大自在,特地治一方白玉印,螭纽方形玺,上×?书:得大自在。乾隆皇帝在即皇帝位之前作太子之时,就很喜欢这句话,曾写诗赞颂:

喜得大自在,而无俗虑竟。

安佚非素怀,聊以适吾性。

雍正直传了顺治皇帝的信仰,他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佛门中人。他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自封为天下释主。雍正五年(1727年),宫中举行庆祝活动,恭贺黄河水清。群臣们欢天喜地,举±?庆贺。蒙古王公也连夜赶赴京师进觐,请求诵祈福。雍正皇帝非常高兴,自得地对蒙古王公们说:“如果蒙古地区因为做佛事人畜兴旺,那是受朕之赐,朕即释主!”

他自比和尚,自称野僧,在《自疑》诗中写道:

??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2。“令你一笑”的批示

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雍正皇帝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示了一段与奏折内容毫不相干的话:“京中有一姓刘的道人,久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