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清朝人读书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九十三卷,宋岳珂编,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刻本;

《通志堂解》一百三十九种一千八百四十五卷,清纳兰性德??,清乾隆五十年武英殿重修本;

《御纂诗义折中》二十卷,清孙嘉淦等纂,清乾隆二十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三礼义疏》一百八十二卷,清鄂尔泰等纂,清乾隆十九年武英殿刻本;

《御纂春秋直解》十二卷,清傅恒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武英殿刻本;

《日讲春秋解义》六十五卷,清李光地等纂,清乾隆二年武英殿刻本;

《日讲礼记解义》六十四卷,清张廷玉等纂,清乾隆十四年武英殿刻本;

《御制四体清文鉴》三十六卷,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清傅恒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同文韵统》六卷,清允禄等纂,清乾隆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叶韵汇??》十卷,清梁诗正等纂,清乾隆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四十九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武英殿刻本;

《御批历代通鉴??览》一百一十六卷,清傅恒等纂,清乾隆三十三年武英殿朱墨套印本;

《御纂资治通鉴纲目三编》二十卷,清张廷玉等纂,清乾隆十一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二十八卷,清来保等纂,清乾隆十七年武英殿刻本;

《评鉴阐要》十二卷,清刘统勋纂,清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

《皇朝文献通考》三百卷,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

《皇朝礼哭图式》十九卷,清允禄等纂,清乾隆三十一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则例一百八十卷,清乾隆二十九年武英殿刻本;

《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清高晋等编,清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

《词林典故》八卷,清张廷玉等纂,清乾隆十三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历代职官表》七十三卷,清纪昀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清鄂尔泰等纂,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大清一统志》三百五十六卷,清蒋廷锡等纂,清乾隆九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六十卷,清朱彝尊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盛京通志》一百三十一卷,清阿桂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

《御览史讲义》三十一卷,清蒋溥等纂,清乾隆二十年武英殿刻本;

《御选唐宋文醇》五十八卷,清乾隆三年武英殿四色套印本等。

2。《四库全书》:文化总结与文化浩劫

清室在宫禁之地组织儒臣大规模纂修书籍,最负盛名的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纂修活动,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向全国发布诏谕,征集遗书:“古今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或官为装印,其有未镌刊只系??本留存者,不妨缮录副本,仍将原书给还。”同年的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率先响应,向皇帝提出了搜访校录书籍的具体四项建议:“旧本、??本尤当急搜;中秘书籍当标举现有者以补其余;著录、校雠同当并重;金石之刻,图谱之学,在所必录。”

乾隆皇帝很赞同这一建议,下廷臣合议。过激烈地争论,军机大臣依照皇帝的旨意,最终拟出了搜访遗书的具体实施方案:“搜访旧本、??本,宜照原谕旨办理;金石、图谱,令各省收书之外,凡有绘写制度、名物如《三礼图》之类,均系图谱专家,宜并为采??;其有将古今金石源流裒叙成书者,一体汇采;《永乐大典》,应检派修书翰林逐一详查,其中如有现在实无传本,而各门凑合尚可集成全书者,通行摘出书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俟书籍汇齐以后,敕令廷臣详细校定,依四部名目,分类汇列,另编目录一书,具载部分卷数、撰人姓名,垂示永久。”

全国性的征书活动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此后在乾隆皇帝的一再敦促下进入高潮,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四库全书》著录和存目书籍,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书,主要是各省采进本和个人进呈本两大类。各省先是采取观望态度,等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