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都已经撒种了,二丫家新买的田,还没有动静。那些附近的人以为是黄家的田还没有卖出去,所以,好奇的没有几个。
倒是二丫娘家,刘来顺家,都快被人唠叨的破了头。
“刘来顺,你家怎么还不撒种啊?今年你打算种两季啊?”
刘来顺无奈的回答:“不是呢!我今年想着做移栽,看看收成怎么样!”
另有一个人觉得刘来顺有点胡来,就劝说道:“来顺啊!不是我说你,你要是试试,就拿一两亩田试试也不是不行。你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子,敢拿全部的田去试?你这不是发疯么?”
二丫的爷爷自从被二丫顶撞了一次,就有些发焉,不怎么管家里的事。见儿子听孙女的话,这么不顾后果的胡来,也不发怒也不劝说,只是默默的在一旁看着。
太爷爷家这边倒是好了很多,都是太爷爷的晚辈,谁也不敢在他面前瞎说八道。只是暗暗的都盯着这边,暗想着,要是真的比他们传统的耕种收成更多的话,下一年就跟着做。
到了移栽的时候,二丫先教自家人怎么拔秧、怎么栽秧。
先是教拔秧,“你们看,这样的先是右手,把出一小缕的秧苗根部,左手手腹紧贴右手虎口,扶住秧苗的中端。然后,右手用力踏着泥板,拔出。记着,千万不要硬拽,那样容易断根。”
他们各自只是试了三四下,就完全上手。
二丫又教他们栽秧,“这个棍子有四尺长,量出一格子,就在田的两端扯两根绳子扎住,然后在两根绳子之间的空格里,栽六撮秧,每行之间尽量保持相同,方便以后薅秧。每撮秧这是早稻要五六根,要是晚稻的话,只要两三根就好,如是中稻,一根就好。还有,栽的时候一定要将秧根直着栽进泥里,千万不要使根部弯折,否则都是死秧。不单浪费种子,到时候补秧也会特别麻烦。”
大家在一边看着,一边动手,这些都是不含技术含量的活,个个又都是聪明的小伙子,很快就学了个十分十。
大满学会了便去太爷爷家教人拔秧栽秧,小虎则忙着跑去刘老家教老丈人以及小舅子们。
这边大宏他们以及几个姑娘的夫婿、二姑父和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学会了。
原本没有打算让女人们下田,可是会插秧的人,实在找不到。现教吧,又怕那些人学的不好,糟蹋了秧苗。最后只好把大伯娘、二婶、红霞、红云、红叶、红果都给赶下田。
只是那些男人没有想到,女人们在下游的几块田里,比他们更快。
男人那边大人小孩有十五个,女人这边大人小孩是七个,(二姑和红秀在家做早晚饭带孩子。)
男人们一天才栽十来亩,女人这边也栽了将近六七亩。
然后男人们疯狂了,第二天拼了命的跟女人们比赛,不过六七天的时间,就把一百多亩的水田全部栽完。
太爷爷家忙完,让几个孙子过来帮忙都帮不上了。
之后剩下的几块秧禾田,还要翻泥,整平,有大伯、二叔以及几个小子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弄好。
女人们终于得以歇歇,之后的几天,个个叫嚷着,腰痛、屁股痛、腿痛!
第六十章 建房的前期准备
忙完栽秧终于可以歇歇一段时间,小两口子就开始忙着盖房子的事。
房屋根脚,原本二丫的打算是用城墙砖,可惜的是那个不可民用,只好作罢,改用毛石。
因为当地气候潮湿,二丫就想着房子按照后世建成带地下室的那种。地下一层放东西,中间一层住人,上面一层阁楼放粮食等怕潮的东西。
按照二丫的设计,底下至少要挖六尺深,屋堂地垫三尺的石料。墙根脚至少要高出地面三尺,这样地下室的室内高度是六七尺,外面看到的却只有三尺的高度,这些全部用石料。
中间住人的房间室内高度要八尺,用青砖垒就。上面阁楼,层高最低处不低于五尺。屋顶内面也要用木板,而不是这里人常用的竹席,外用红瓦。
地下室的全部是石料,第二层地面要用六寸厚的防腐防虫的木料,第三层楼板也得至少五寸厚的防腐防虫的木料。
还有主体必须有九根三丈高防腐防虫的大木做主体支架,还要有三根大木做大梁。
还要去瓷器窑坊,特制瓷砖,洗菜洗碗专用的瓷盆、洗手盆、蹲便器、坐便器。
还要大量收购用于粘合剂的糯米。
还有石灰粉,这东西虽说很早就有,但是一直使用并不广泛,二丫想要房子的内外都使用,就得提前预定。
二丫原以为,要这些东西全部收集齐全,会要很长一段时间。
结果太爷爷告诉她,只要她舍得花钱,县城专门有这样的牙侩帮着介绍买卖双方!
二丫在县城找牙侩的时候,顺便把将军山的产权买到手,因为钱不多,只买到了北边相连的五个山头。不过这比二丫原估计只能买到三个山头要多很多。
买山头不像买田地,还要量地打地界,然后再办地契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