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陈毅手里拿着的正是粟裕发给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的电报。
粟裕经过一个多月的深思熟虑,向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建议,他的方案可以简简单单总结成一句话——济南战役结束后应立即开始淮海战役。在向中央军委建议的方案中,粟裕将战役区域界定于两淮和海州地区,目的是使山东解放区和苏北连成一片,即“小淮海”。粟裕这样界定,有自己的考量——当时解放军东北、中原和华东三支大军,各自都有强大的国民党军队要对付,如果此时发动大规模歼灭战,需要邻区之间互相配合、协助打援或钳制才能实现。作为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员,粟裕不敢想得太大,只想馒头一口一口嚼,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陈毅手拿粟裕的电报,一边看一边踱着步,默默地进行着思考。陈毅知道这封电报的分量,老搭档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对目前全国的战局形势,久经沙场的陈毅可谓了如指掌。就在本月的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一次关键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全力加速解放战争进程。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我军的战略方针》的讲话。讲话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字字句句仍回荡在陈毅的脑海里:“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想到这里,陈毅突然一拍脑袋,转身向外走去。
一踏进另一间办公室,陈毅的大嗓门立即响了起来:“呵呵,好事来喽!”说完,立即把电报递给了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刘伯承有点疑惑地接过电报,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然后兴奋地对陈毅说:“我看有必要开会研究一下,赶快通知小平他们过来。”
过了大约一刻钟,邓小平、李达等同志先后走了进来。
刘伯承屋内布置非常简单,靠墙角放着一张床,不远处是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离门口不远处放着一个农村常用的方桌。几个人围方桌坐下,仔细斟酌着电文,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邓小平第一个说话:“我们攻打济南时,国民党在徐州地区集结了三个兵团约十七八万人,为了防止他们北上支援济南,华野在他们北上途中布置了打援部队,使得他们一直在打援部队阵地前徘徊,不敢北上。这充分说明,我军的气势已经让敌人发怵,敌人一直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我军硬碰硬,也说明我军对敌人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正在日益成熟。”
陈毅接过邓小平的话:“济南战役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现正在进行战役扫尾,但大势已定,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待济南战役结束,部队简单休整后,下一步必然要向前推进。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布置在淮阴至海州一带,我看可以先围而歼灭之。”
李达同意陈毅的想法,随之接话:“陈毅同志说得对。徐州方面国民党军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肯定会前往救援,在华野出击的同时,中野也应该配合作战,牵制徐州之敌并部分消灭之。”
你一言我一语,他们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充分分析,也对敌我双方的力量进行了全面评估。最后,刘伯承进行了总结,说粟裕同志的建议可行,认为打大仗的时机已经成熟,完全可以部署大兵团作战的淮海战役。
9月25日,刘伯承、陈毅、李达联名发出了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致中央军委、粟裕的电报。
军委并粟:
(一)粟敬七时电悉。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引打援敌为最好。如能配合孙良诚各伪部之反正,则收效更大。对控制于鲁西南之四、八两纵以能进出于丰、沛、肖、砀,蹑邱兵团之后为最好,且可于南下时相机夹击援敌于淮北路东地区,同时亦可保持向西的机动,打击陇海线、鲁西南分散之敌。
(二)……
……
刘陈李
九月二十五日午
当日晚,中央军委关于批准举行淮海战役及战役第一个作战应歼灭黄百韬兵团致饶漱石、粟裕的电报也送到了华野司令部。
饶粟,并告许谭王,刘陈李: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你们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几个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