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了一个多月,攻击俄军的时机已经成熟。
十月中旬,松花江吉林段还没有结冰,林飞决定再等上一个月,等到十一月中下旬,这个时候松花江吉林段就结冰了,到时候林飞的装甲师就可以很容易地过江。
说起装甲师,现在是一九零一年十月,按照林飞的工业产能,一个月可以生产七十辆侵掠之火火炮战车,侵掠之火火炮战车是从一九零零六月开始按照这个速度生产的,也就是说,现在侵掠之火火炮战车的数量可以达到一千多辆,而实际上,侵掠之火火炮战车的数量只有六百辆。
林飞把这六百辆侵掠之火火炮战车编成了三个装甲师,分别是装甲第一师、装甲第二师和装甲第三师,其中装甲第一师驻扎吉林、第二师驻扎北京、第三师驻扎安东,一个对抗俄军,一个对付蒙古军,还有一个防备朝鲜的日军。
林飞之所以只制造六百辆侵掠之火火炮战车,完全是因为侵掠之火火炮战车的作战效能不能让林飞满意,尤其是履带寿命只有八十公里这一点,注定了侵掠之火火炮战车无法完成远距离独立作战。
所以林飞在制造六百辆侵掠之火火炮战车之后,果断命令工业部,停止侵掠之火火炮战车的生产,空余出来的产能,进行侵掠之火火炮战车的改进工作,争取将火炮战车的履带寿命提高到一百六十公里。
除了履带寿命,还有速度、火控系统、通讯系统等一系列改进,争取在改进型出来之后,对世界各国的火炮战车形成代差。
火控系统是重点改进对象,火炮战车用火控计算机更是重中之重,林飞很想应用电子计算机,毕竟机械计算机的精度赶不上电子计算机,可是凌雪的计算机研制还在攻关阶段,电子计算机的入役遥遥无期。
除了改进侵掠之火火炮战车之外,林飞还着手制造第一代步兵战车,林飞的敌人已经知道使用远距离炸药投送装置对抗侵掠之火火炮战车了,步车协同战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步兵需要一种支援他们作战的武器装备。
为步兵单独配备步兵战车,这种军事观念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此时的世界各国,还在埋头研制火炮战车呢。
林飞想要等松花江结冰封冻,可是俄军不会让林飞如愿,十月二十日,俄军松花江舰队大举进攻华夏军松花江舰队,华夏与俄国的大战再次爆发。(沧海在微信公众平台分享了写作故事,请大家微信搜索——qietingcanghai,就是且听沧海的拼音,回复2即可观看)
751 内河舰队大决战
俄国把东北地区的部队,视为其远东部队的一部分,自从俄国强迫清国签下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之后,俄国就把华夏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霸占,海参崴、海兰泡、伯力这些名字永远消失,只能出现在俄文正式名称之后的括号里。
俄国在这一百五十万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俄罗斯帝国远东军区”,司令部设置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也就是华夏的“海兰泡”,林飞时代的海兰泡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在那次大屠杀中,俄军杀害了无辜清国百姓五千多人,杀害手段极其残忍,刀刺、火烧、水淹……令人发指。
在日本和俄国缔结盟约之后,俄国占领了松花江东部的清国领土,把军指挥部和统治中心放在了三姓城。
三姓城就是林飞时代的依兰,清代初期设城,当作军事重镇,三姓城距离吉林三百多公里,在吉林的东面。
华夏军占领吉林之后,俄国远东军区成立前线指挥部,进驻距离吉林最近的舒兰县,俄国远东军区总司令罗曼涅夫斯基上将亲自担任前线总指挥。
俄军在松花江沿线,集中了三十万兵力,这么多兵力,几乎是布拉戈维申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带驻军的一多半。
如何攻击华夏军,俄军高层是有矛盾的,罗曼涅夫斯基主张,用最快的速度攻击华夏军,将其逐出吉林,可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却想着派出特使和林飞谈判,企图用谈判手段霸占俄军现有区域。
俄国特使赶到大禹城的时候,正好是林飞对清国发动全面攻击的时候,林飞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离间清廷高层与袁世凯的关系、进攻四川、和清廷进行投降谈判等等事情上。
俄国特使来见林飞,林飞觉得这是拖住俄国人的好机会,于是挤出时间和俄国特使商谈,在商谈中态度极其绵软,给俄国特使一种错觉,林飞想要同俄国求和。
林飞还指示手下特工,给俄国方面的情报员传递林飞想要求和的信息,让俄国进一步相信林飞的诡计。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心存侥幸,他知道华夏军难打,所以不想和华夏军打,他知道和华夏军激战,俄国肯定损兵折将,讨不到半点便宜,这样一来,在和英国德国争夺欧洲和中东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影响。
尼古拉二世还认为,林飞在和日本、清廷的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资源,现在的林飞,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与俄国交锋,所以林飞势必有求和的想法。
出于这些考虑,尼古拉二世不想和林飞开战,可是罗曼涅夫斯基看的非常清楚,林飞在争分夺秒地修补奉吉铁路,在分秒必争地组建训练松花江舰队,内河舰队和海洋舰队在作战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华夏军以前没有内河舰队,现在必须抓紧时间组建和训练。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罗曼涅夫斯基,林飞根本不想和俄国和谈,俄国想要和平地从林飞手中拿下东北,根本就是做梦。
罗曼涅夫斯基急忙给尼古拉二世发电报,请求尼古拉二世,准许他立刻出兵攻击华夏军,可是尼古拉二世一直抱着侥幸心态,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十月份,再拖上一段时间,就到十一月了,进入十一月中旬,松花江吉林段就开始封冻了,一旦封冻,华夏军的火炮战车过江就容易多了。
罗曼涅夫斯基终于等不及了,给尼古拉二世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痛陈立刻进军的重要性,尼古拉二世也觉得和谈无望,这才指示罗曼涅夫斯基,立刻攻击。
于是在十月二十日,俄军内河舰队抢先对华夏军内河舰队发动了攻击。
罗曼涅夫斯基之所以要让内河舰队首先发动攻击,是因为罗曼涅夫斯基对双方内河舰队的实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从数量上来说,华夏军此时拥有内河炮艇八十艘,俄军拥有的内河炮艇大约有一百艘,俄军占据优势。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双方内河炮艇的武器装备都差不多,内河炮艇虽然说是“炮艇”,可是都没有装备火炮,因为松花江不是大海,炮艇不能造的太大,排水量差不多都是一两百吨,在这么小的船上,装备火炮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小船是无法扛起大炮的,因为发射时的后座力、炮身旋转时的反力矩都要作用在船体上,在船体太小的情况下,发炮后座力和炮身旋转力矩都会让船体失去稳定,日本的三景舰,就是小船扛大炮的典型案例,结果三景舰上的三百零五毫米口径重炮在整个海战中都没有使用几次。
俄军内河炮艇上装备的武器是两挺马克沁重机枪,而华夏军内河炮艇上装备的武器是一门格林快炮,两边的实力差不多。
从人员素质来看,俄军内河舰队的成员都是从黑龙江舰队、乌苏里江舰队调来的,作战经验丰富,和日军打过不少次仗,而华夏军方面,很多人都是新近编入的,基本上没有内河作战的经验。
俄军内河炮艇和华夏军内河炮艇武器装备相差不多,人员素质上有不小的优势,还拥有数量优势,所以罗曼涅夫斯基认为,这一战俄军的胜面很大。
罗曼涅夫斯基在战前的动员会议上甚至振臂高呼:“沙皇陛下的士兵们,这一战,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占据着优势,打败华夏黄皮猴子,建立功勋的时候到了,出征吧,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