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框架,奠定基础。
以动力系统,填充血肉。
以蒙皮,铺设外肤。
以铆接,连接筋骨。
二号厂房内,火箭的外形越来越完整,日渐丰满。
一号厂房内,“榫卯”平台的数量,也达到了四台,距离周瑞的目标八台越来越近。
得益于量产优化和工艺迭代,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十一假期的时候,周瑞给大家放了假,不过为了三倍工资。啊不是,是为了公司的进度,大部分人员都留了下来,小部分人员则通过调休,只休了两三天。
今年的国庆,虽然不是逢五逢十,但依旧节日气息浓郁,迎来了一个消费高峰,当然也是堵车高峰,拥挤高峰,与其去各景区排队上厕所,还不如在基地干活舒心。
毕竟是新成立的公司,大家干劲都很足,也想表现一番。
十月三日这一天,万户基地迎来了几个客人。
“周总,我来您这学习学习。”
“孙局长说笑了,欢迎来指导工作。”
基地门口,周瑞接上了航天局的参观小队,带队的正是航天局孙局长,还有系统工程司司长李长平。
作为航天局的深度合作伙伴,也作为民营航天的目前唯一一块阵地,太一天工和航天局,目前属于是中国航天左右腿的关系。
左腿更灵活,右腿更粗壮。
两边的合作和内容可以说非常密切,太一天工逐渐上了正轨,自然要过来瞧一瞧,顺便也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说起来有些遗憾,周瑞进军航天业,并没有激活出来大量“民营企业”的参与者,反而让外界有点望而生畏的意思。
周教主和开明智能水平太牛逼了,在看明白这位大佬怎么搞之前,贸然入局撞车了,可就搞笑了。
观望情绪浓重。
孙局长打量着基地,极远处有不少工地,最显眼的应该是一个高耸钢结构,在工业区极为少见。
“那个就是智能塔吧,比资料上还要大气。”
周瑞说道:“比智能小镇那个要大,届时会用于调配所有室外非生产型智能设备,维护园区情况。”
外界环境还好说,但当孙局长进入二号厂房内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未来感,让他目接不暇。
虽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预期,但依旧有一种被时代的灼热洪流,冲击扁桃体的错觉。
周瑞沿途介绍了全智能化厂房的各种配置,功能,甚至介绍了尚未完成,但样子很不错的“工程用外骨骼”
让这位局长一看一个不吱声。
嫦娥三之后,他算是快功成身退了,该拿的荣誉,基本到明年陆续拿完,差不多也就该退休了。
忍不住感慨:还好我退的早,不然得被周总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