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明朝那些事儿孙一全集 > 第128部分(第1页)

第128部分(第1页)

震孟不愧硬汉本色,跟皇帝吵了好几天,加上温体仁煽风点火,竟然也被免了。     其实这些倒无所谓,在道上混的,整个把人,搞点阴谋,也没什么,这种事,当年张居正也没少办,之所以是奸臣,是因为他不办事。     崇祯登基以来,干过很多事,平乱、抗金、整顿,忙完这边又忙那边,而温体仁上台以来,就只干一件事——个人进步。

为了个人进步,他很精明,坑了钱龙锡,坑了周延儒,坑了文震孟,坑了所有的挡路或可能挡路的人。     为了个人进步,他除了精明外,有时还很傻——装傻。     有一次,崇祯把他找来,有件事情要问他的看法,温体仁当即回答:不知道。     崇祯随即追问,为何不知道。     温体仁回答:臣本愚笨(原话),只望皇上圣裁。     为了个人进步,他很团结同志,很合群,为了整倒钱龙锡,他拉拢了周延儒,两人齐心合力,还把钱谦益同志送回了家。

当然,为了个人进步,他有时也不合群,很孤独,比如他对老朋友周延儒下手时,很干脆,没有丝毫犹豫,整人太多,多年家里鬼都不上门,还经常跟崇祯说,我不结党,所以孤独。

明明很阴险,很狡猾,很恶心人,还动不动就说我很耿直,我很愚蠢,很能促进食欲。     能人,兼职奸人,昀奸的能人,是奸人,昀能的奸人,还是奸人。     鉴定完毕。     在当时朝廷里,只是混过几年的,大致都知道温体仁同志的本性,换句话说,都知道他

是个奸人。     可是知道没用,因为温体仁先生是个能干的奸人,而且深得皇帝信任,谁都告不倒,时人有云:崇祯遭瘟(温)。而且他本人心黑手狠兼皮厚,在朝廷混了多年,就快修炼成妖了,实在无人可比。     俗语有云,占着茅坑,不拉屎。客观地说,在内阁大臣的位置上,温体仁的行为并不符合这句话,确切地说,他占着茅坑,只拉屎。     外敌入侵,内乱不止,诚此危急存亡之秋,温体仁同志孜孜不倦,为了自己而奋斗,整人、挖坑,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让他继续折腾,大明可以提前关门     但不知是气数未尽,还是坟里的朱重八发威,天下无敌的温体仁,终究还是等来了敌人

——一个他曾战胜过的敌人。 '1731'    自打辩论会上掉进温体仁的大坑,被赶回家,钱谦益已经在家呆了八年。八年里,除了

看人种地(他是地主),主要的娱乐,就是写诗。

这些诗大都收入他的文集,可以找来看看,心理效果明显,心情好时看,可以抑郁,心情不好时看,可以去自杀。     诗的主要意思,基本比较雷同,什么我很后悔,我要归隐,我白活了,我没意思,反正一句话,我这一辈子,是走了黑道。     毕竟家里蹲了七八年,有点怨气很是正常,但钱谦益同志还是说错了,他走的黑道,还没有黑到头。   崇祯十年(1637),在家看人种地的钱谦益突然听说,有一个叫张汉儒的当地师爷,写了份状子告他。     要知道,钱大人虽说在上面混得很差,但到地方,还是比较恶霸的,小小师爷闹事,容易摆平。     然而没过几天,他就迎来了几位从京城来的客人——几位来抓他的客人。     在被押解的路上,钱谦益才搞明白,原来那位师爷的状子,是告御状。

这个世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但凡斗争,就有谱,包括政治斗争。一般说来,把对手弄到偏远山区,回家养老,也就够本了,没必要赶尽杀绝,但这事,也因人而异,比如温体仁,就是个没谱的人。

要么是他太过得意,或者太恨钱谦益,总之他没打算按着谱走,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起在那遥远的江南,还有个没被整死的钱谦益。     没整死,就往死里整。     但他毕竟位高权重,如果要自己动手,传出去实在太丢面子,而且容易留下把柄,所以他决定,借儀杀人。     他借到的儀,就是张汉儒。     之所以找到张汉儒,因为这人是个衙门师爷,小人物,无论如何,跟内阁首辅,都是扯不上关系的,而且张师爷长期在法律界工作,对拍黑砖之类的工作非常熟悉,且乐此不疲。     果然,接到工作指示后,张师爷连夜工作,写出了一份状子。     所谓小人物,在写状子这点上,是不恰当的。当年大人物杨涟告魏忠贤,总共二十四条大罪,而张师爷告钱谦益的罪状,有五十八条。 '1732'

这五十八条罪状,堪称经典之作,包括贪污、受贿、走私、通敌、玩权、结党,总而言

之,只要你能想到的罪状,他都写了。     但钱谦益倒没怎么慌,因为这份状子写得实在太过扯淡,都赶回家当老百姓了,还贪污个甚?玩权、掌控朝政,基本就是胡话,崇祯这么精明的人,是不会信的。     可是他到北京,就真慌了,因为他在朝廷的朋友告诉他,他的罪状,皇帝已经批了,即将定罪。     其实钱谦益同志应该有点思想准备,要明白,温体仁是首辅,所有的公文,都是他票拟的,底下送上来,他签个字,皇帝都未必看,要收拾你小子,小菜。     钱谦益不愧是当过东林党领导的,虽然回家消停几年,威望依然很大,他被抓过来,很

多人出面,什么给事中、郎中、尚书,包括大学士,都帮他说话,说他很冤枉,情节很曲折。    全无作用,皇帝知道了,也没理。     因为温体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八年前,兵强马壮的钱谦益,没能干过势单力孤的温体仁,是因为温体仁同志精通心理

学。     他很清楚,说话人再多都没用,说了能算的只有崇祯,而崇祯昀讨厌的事情,就是拉帮

结派,帮忙的人越多,就越坏事。都八年了,钱大人还没明白这个道理,实在毫无长进。     所以外面越是起哄,皇帝就越不买账,钱谦益同志的脑袋,就离鬼头儀越来越近。     温体仁已做好庆祝准备,等待着钱谦益被杀的那一天。     对此,钱谦益颇有共识,他虽在牢里,消息很灵通,感觉事情不太对劲,就亲自写了几

封信,托人直接交给皇帝,为自己辩解。     但结果很不幸,皇帝大人压根没看,很明显,他对钱谦益同志,是比较厌恶的。     钱谦益终于走到了绝路,帮忙没用,辩解没用,找皇帝都没用,找什么人似乎都没用了。    等着他的,只有喀嚓一儀。     有句俗语:万事留一线,将来好见面。这句俗语,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没必要逼人

太甚。     被逼得太甚的钱谦益,在阴暗的牢房里,终于使出了杀手锏。

关于钱谦益同志,之前介绍的时候,漏了一点,这位仁兄除了是东林党的头头外,还有

个关系——他中进士的时候,录取他的老师,叫做孙承宗。 '1733'    孙承宗同志,大家都很熟悉了,很有本事,除了能打仗外,也能搞关系,魏忠贤在的时

候,都拿他没办法。     但问题是,孙承宗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说话也不好使,让他出面,估计也很麻烦。     钱谦益并没有幻想,他所以找到孙承宗,只是希望孙老师帮他找另一个人,这个人的名

字叫做曹化淳。     曹化淳,是知名人士,我依稀记得,在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他是个死跑龙套的,

且跑过好几回。     但在崇祯十年的时候,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的亲信。     在当时,能跟温体仁较劲的,也就只有他了。     但问题是,这位太监同志跟温体仁无仇,钱谦益也并非他的亲戚,犯不上较这个劲。     但钱谦益认定,这个人,能帮他的忙,救他的命。     凭什么呢?     就凭十年前,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跟曹化淳并没有丝毫关系,但钱谦益相信,看着这篇文章的份上,曹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