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燕王炸裂的演技让建文帝相信他真的快要病死了,放了燕王府诸人回北平,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随后靖难之役开始了,朱高炽连唯一的儿子朱瞻基都被当成火种送去云南。
四年靖难结束,燕王登基,朱高炽以为苦尽甘来,可以歇一歇,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可是永乐帝迟迟不封世子朱高炽为太子,拖了又拖,等待封太子的每一天,朱高炽看似轻松,其实度日如年。
朱高炽身体不好,但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长房人心惶惶,张氏和郭氏心神不宁时,他站出来制定了方针:任凭外头废长立幼的谣言如洪水滔天,我们只管在母后面前尽孝道,寻医问药,把母后的病养好,至于其他,就交给天命,我们已经尽力了。
朱高炽这个胖乎乎的主心骨硬实的很,撑着长房渡过了两年难熬的等待时光,最终天命眷顾,仁孝皇后病愈,朱高炽封了太子。
所有人,包括汉王朱高煦都觉得大哥得到太子之位太简单了,简直就是躺赢啊,大哥什么都不用做,父皇就把太子之位的宝座给了他。
只有朱高炽自己知道,他付出了一切,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穷尽所有的智慧和能力,才能有今天看起来“轻松”的胜利。
从封为燕王世子,在京城为人质开始,他背后种种努力,无人知晓,他费尽心机,却因身体肥胖,被人误会取笑是“心宽体胖”。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是心宽,只是体胖。
他操碎了心,父母又远在北平,想要关心他也鞭长莫及,有时候压力太大了,他就用吃东西来转移注意力,毕竟胃和心脏的距离那么近,抚慰了胃,就是抚慰了心。
他越来越胖,越胖越吃,越吃越胖,原本刚开始只是富态,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胖子。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若要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说的就是这个理。
有了皇后这个大靠山、皇长孙朱瞻基又争气,纵使汉王朱高煦再不服气,东宫这五年还是比较稳当的,太子朱高炽精神压力减少,小蝌蚪就活跃起来,生育能力简直要爆仓了,五年生了五个儿子。
然而好时光总是短暂,仁孝皇后去世,最大的靠山没有了,左脚出现畸形,不良于行,一个很可能会被砍去双脚的瘸子大胖太子,能够守住太子之位多久?
东宫再次回到了过去被“废长立幼”支配的恐惧。
丧母加腿瘸,太子不崩溃才怪。他是个人,又不是铁打的。
纵使妻妾温柔安抚,太子一时也很难回转,他一手一个,抱着妻妾痛哭,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如涛涛江水,汹涌而出:
“孤从来没有害过人,与人为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听东宫右春坊学士们的话,以贤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
张氏和郭氏隔着一座肉山相视一眼,达成默契:让他哭,哭个够,哭完了再说。
太子情绪崩溃,一直哭晕过去。
门外,皇长孙朱瞻基等了很久,听到里面彻底没有动静,才进去看望父亲——身为人子,要给父亲留些体面,想必父亲不愿儿子看到他脆弱的一面。
张氏和郭氏眼睛都红红的,朱瞻基说道:“母亲,郭良娣,你们辛苦了,先回去休息,今晚我守在父亲身边。”
老大是个有主意的,说起来有些悲哀,东宫得到的圣眷,大多是靠朱瞻基在永乐帝那里刷好感得来的。
因而张氏从不把朱瞻基当成小孩子,她叹道:“你父亲的病……不容乐观,太医这时应该已经禀告了皇上,事关国储身体,胡尚宫下令封口,朝野内外无人知晓。可是你父亲不可能一辈子都不走路,只要下地,人们就会发现你父亲不良于行,纸包不住火。”
若是有其他隐疾,反正看不出来,可是腿脚却是瞒不住的。
朱瞻基说道:“父亲身体有恙,这又不是父亲的过错。何况腿脚不方便,又不会影响父亲说话办事,再不济……还有我,还有五个弟弟,母亲且宽心,总有办法的。弟弟们还小,正在到处找母亲,母亲多陪陪他们,这里交给我。”
东宫六个皇孙,太子妃张氏生了仨,侍妾李氏也生了仨,子息旺盛,后继有人。
张氏和郭氏退下去安抚孩子们。郭氏一直无孕,张氏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忙不过来,干脆把老二交给郭氏负责抚养,可见张氏和郭氏关系之亲密。
另一边,永乐帝听到太医们的汇报,当即坐不住了,赶来东宫看太子,毕竟是自己头一个儿子,永乐帝不可能对长子的病痛无动于衷,他刚刚失去妻子,不能再失去一个亲人了。
永乐帝进来时,正好看见朱瞻基在病榻旁边看着一张纸标记出足部的穴位,给生无可恋、对着床帐出神的朱高炽按摩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