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臣确实不太清楚。”
郑海坦白道:“督造的具体事务,臣交给了臣的义兄,这也是臣推荐义兄为正使的原因。”
郑海不失时机地夸赞义兄郑和,敢当郑和的陪衬。
朱棣并不理会郑海,什么也没说,继续沿着船中的过道往里走。
船舱走廊的墙壁上都经过了一番装饰,雕梁画栋的,很豪华。
郑海跟着朱棣与郑和走过一条条通道,穿过了无数道门和房间。
他跟着朱棣身后,听着郑和介绍各个舱室的名称与用途,名目非常多。
头门、仪门、丹墀(chí)、滴水、官厅、穿堂、后堂、库司……
还有,藏书与放置文件的专用书房,以及审讯的公廨(xiè)等专用舱室。
“郑和,如果遇到海盗,那该如何应对,船上可有备有兵器?”
朱棣忽略了郑海的存在,直接向郑和发问。
“回陛下,宝船上备用20门火炮,船舷两侧有专门的射击孔。这是根据辅国公的要求建造的。”郑和解释完,微笑地看向郑海。
朱棣对郑和点点头,表示认可。
郑和继续介绍道:“除此之外,宝船上还驻扎有大批的官兵,而且,船队中有专门的战船,专门用于保护船队。
“战船上配置了更多的火炮,其中大发贡十门,以及辅国公改造的四十门大佛郎机火炮,碗口铳五十个。
“此外,还有喷筒、鸟嘴铳、弩箭以及各种兵器……”
听着郑和的介绍,朱棣不时点头,偶尔看郑海一眼,似乎有赞许之意。
将火炮搬上战船,这个主意很不错。
朱棣不禁想起,靖难战争时,郑海率领的那艘战船,几发炮弹就射沉了盛庸率领的水师楼船。
燕军一战而胜,盛庸的水师不战自溃。
郑和继续说道:“就算不使用任何火炮,我们的宝船光靠撞击,就能够将海盗的船只撞沉……”
“哦?竟有这能耐?”朱棣微微诧异。
“陛下有所不知,这宝船的船板极厚,关键部位的甲板都加厚了,足有一尺多厚。”郑和笑着道,“遇到海盗船,我们的宝船甚至不使用任何武器,直接撞上海盗船,就可以将他们的船只撞毁……”
“好!这宝船足以令海盗闻风丧胆!”朱棣都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这宝船不仅不怕撞,而且就是有些舱室撞坏了,导致进水了,宝船也不会沉。”
“这又是为何?”朱棣很好奇。
“这多亏了辅国公的建议。”郑和说着,又瞄了郑海一眼。
朱棣白了郑海一眼:“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郑和解释道:“辅国公改良了水密隔舱,即便船底的舱室进水,船只也不会沉。我们只需将损坏的舱室关闭并密封起来就可以了。”
水密隔舱技术在唐朝、宋朝时期就有了,只是没有大明这般大量使用。
在南朝时期编着的《宋书》中,所记载的“八艚舰”,就有关于水密舱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