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昏迷的赵公子
吴昊到小杨家认认门,给婶子和孩子送点礼品,一起吃完饭和小杨聊聊北面的事。
主要是两边开口岸,这边买东西付软妹子,那边买东西尽量给米元。
南北两边的交易数额就大了,不是他个人能比的,也许几亿几十亿的。
他就卖个菜,得不到这些钱,也没惦记分一点,只要上面记住这个创汇有他一份就足够了。
老毛子现在有几百亿米元储备,人家八四年就是这么有钱,八七年就剩几十亿了。
九零年以后米元又多了,欠几百亿外债也是钱!
明年两边交易,老毛子是不想拿米元的,这事要等那边乱起来才能办。
不仅可以搞定外汇,还可以让大司机家赚一笔,他得不到钱,但得到的好处也不少。
起码通过大司机那边买些动物,买建农场用的高科技是一点不费劲了。
早上小杨上班的时候,吴昊跟着出门,到门卫那里上车一看果然啥东西也没少。
跟小杨告别,他开车到g营饭店门口,看见哥几个在旁边早餐店吃包子,叫吴猛上车先去缴税。
哥俩开车到市里小楼,数出一万块钱,让吴猛看着车,他拿着钱去缴税。
小楼领导明白是咋回事,这一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现在把这钱交了,以后谁也不能来挑毛病。
吴昊也是为了堵住别人的嘴,交完钱出了小楼和吴猛回去接着吃早餐。
他吃完饭了,要一杯豆浆解解渴,如今很多东西还是以分为单位结算的,比如油条,两根六分钱。
早餐花两毛钱差不多就能吃饱,其实也不便宜了,一天工资才一块多钱。
物价一直都很有意思,后世一天赚一百多了,吃好点的早餐还是要花将近十分之一的工资……
吴猛喝口豆浆拿个肉包子就是吃,其余六个人吃完了,都在等他。
吴昊一直扭头注意车上的钱,看见马路对面有个老头,穿一身绿色军装,衣服上没四个兜,背个帆布包,鼻梁上带一副眼镜。
现在大部分人都穿布鞋,不像后世穿布鞋就被认为是农村人。
这老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有文化,看着还像一个老农民,他跟附近人打听事,身后还跟着两个穿绿军装背着帆布包的男学生。
有人往卡车这边一指,老头感谢完这人,领两个学生过马路来到早餐店问:“昨天卖一万斤菜的是谁?”
“我卖的。”吴昊疑惑道:“老爷子你是?”
男学生懂事,介绍道:“我们学校徐教授,一直在研究大棚和优良种子,是省里农业专家。”
徐教授补充道:“我昨天听说有人在大批量卖蔬菜,今天早上急忙来找人,就怕你跑了。”
“这嗑唠滴,我也不至于跑啊。”吴昊给老头搬个凳子说:“老爷子坐下先吃点早餐再说。”
他也没想到专家自己找来了,这是踏踏实实办事的人,对农业很热情,不需要等着指派。
这种专家值得尊敬啊。
徐教授也没客气,他们早上真没吃饭呢,让两个学生坐下点早餐,他开口问道:“你扣几亩地大棚?投入多少?产量多少?”
老头还是个着急办正事的人,吴昊实话实说:“扣十二亩地大棚,平均一亩投入五千块吧,每亩平均产量只有三千多斤。”
分种啥,香菜那玩意一亩地产量就一千多斤,还不能不种,菜搭配着才好卖。
徐教授皱眉,思考一下才说:“学校研究大棚技术,也有一些优良种子,可是大棚投入太大,就算有些菜的产量能达到七千斤,那也很难普及啊!”
“不能普及的原因挺多的。”吴昊没有继续说,问道:“老爷子不上我家看看那十二亩地吗?我还要多扣一些大棚,正缺您这专家指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