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结束,各州府衙到处粘贴发行新货币的政策,并且开放新货币兑换,新货币正式命名为“麒麟币”。
那群留下黄金的有钱人狂喜!都在感叹幸亏没交!
老老实实兑换上交的人则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但是很快,当有人成功兑换出新货币后,他们更多的是庆幸。
因为,“麒麟币”根本伪造不出来!
“麒麟币”的铸造是浇筑式的,就是把金属融化成液,浇进模具之中,等候凝固成型。
“麒麟币”与乾封通宝的表面纹案相距甚远,有人觉得,这已经不是一枚钱币了,而是一件艺术品。
正面印着李治的真人头像,反面印着武媚娘的真人头像,并且在侧面,雕刻了独一无二的编号。
一百贯的金币体积比五十贯的大得多,很容易辨别。
由于制作工艺是一体浇筑,民间无法制造出对应模具,所以伪造极难,如果被发现假币,那可是大罪啊,谁敢冒险?
浇筑制成和雕刻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摸起来光滑无比,一个摸起来割手。
并且,不是纯金制成,正面是金色,反面是青色,没有一个人能够推测出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
一千四百多年后,考古学家看着手里的公元668年发布的“麒麟币”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
时间来到总章二年(669年),没有太多的人事变动。
东台左相依旧是宋真,西台右相依旧是李敬玄。
由于宋真身上的包袱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科举改革,没有让他负责,而是交给西台右相李敬玄。
原本,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在皇帝面前大展手脚。
可惜,李敬玄还是太急了,他利用自己西台右相和检校司列(吏部)少常伯的权力,不断的往朝中塞自己人入仕。
他的塞人跟宋真可不一样啊,人家宋真安排的大都是五品以下的官职,狗都看不上的垃圾岗位。
可是他呢?先是通过科举,暗中作祟安排赵郡李氏一大批子弟中举。
早已入朝的,别管有无功绩,只要是自己人,他直接丢进三省六部,并且都是身居要职。
李敬玄原本只是普通士族子弟,但是他属于入赘,入赘于赵郡李氏。
可以这么说,假如没有赵郡李氏的幕后推动,他不可能做到宰相之位。
如今到了他反哺的时机了,毕竟他的三任妻子都是出身于山东士族,而且都是赵郡李氏女儿。
宋真自然知道他的小动作,他站在那里观望,没有帮助,也没有反对。
可是,由于太过肆无忌惮,并且在科举改革的时候做手脚,原本想要大展才华的李治,一下子熄了火,还碰了一鼻子灰。
。。。。。。
而改革的具体规则,是宋真与李治和武媚娘一起商讨出来的,比较雷同北宋的防舞弊措施。
那么,这一次科举改革,到底改了什么呢?
首先,负责出题的国子监官吏,以及各州监考的主考官在开试前全部集中封闭起来,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直至科举结束。
然后,设立封弥官新职,专门负责在试卷上去掉考生的籍贯、出身以及姓名,另设编号。
而且,封弥官不止一人,在他后面还有誊录官负责将考生内容全部摘抄下来,然后让对读官校对内容是否有纰漏,是否与考生所写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负责批阅试卷的考官,他们是不知道考生到底是谁的,这比以前而言,进步太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着,每份试卷都要至少经过三名考官评定,分别有初评、复评和终评三道程序。最终,排名按照终评结果公示。
那么,李敬玄是如何徇私舞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