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燃烧的海洋阅读答案 > 第630部分(第1页)

第630部分(第1页)

的产量,或者说没有全力提高产量。

如此一来,最快要到二零五四年底,DY…1型与DY…2型的总量才有望突破两千架。

也就是说,要到二零五四年底,中国的战略空运力量,才能支持陆军在某个战略方向上投入十个集团军。

当然,这是十分保守的估计,或者说是以第一阶段战争动员为准做出的评估。

到二零五三年底,中国完成了三个阶段的战争动员,国家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各类武器装备与战争物资的生产效率达到了设计值的百分之百,相对于在第一阶段战争动员的基础之上提高了一倍。结果是,到二零五四年,中国空军获得了三千架DY…1与两千架DY…2,战略空运能力比预计的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事实上,陆军的动员度也大大过了预期。

到二零五四年底,陆军的作战部队将过三百五十万,比之前估计的两百万多出了百分之七十五。

至于陆战队,到二零五四年底,作战部队也过了四十个师,大约八十万官兵。

也就是说,到二零五四年底,中**队有足够的能力在两条主战战线上动进攻,而不会存在兵力与运力不足的问题。

到时候,真正拖后腿的不是地面部队,而是舰队。

要知道,地面战平台与大型电动运输机的生产效率能够迅提高,可是战舰、特别是大型战舰的建造度却很难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海军不可能像空军与陆军那样,在战时出现爆式增长。说得准确一点,海军的爆式增长有一个延迟期,一般在两到三年左右,即在战争爆后两到三年,海军的增长度才会大幅度提高。在此之间,海军实力很难得到实质性增长。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要在和平时期维持一支大规模舰队的必要性。

美国人很重视这个问题,而且做了充足准备。

可惜的是,中国海军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中国海军因为没有打世界大战的经验而没有意识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T!~!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欧洲联邦

牧浩洋除了承认现实之外,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难题。

五月底,在牧浩洋主动提议下,黄瀚林答应对军事体制做出调整,成立由三军一兵参谋长组成的参谋长会议,由戚凯威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周渝生出任海军参谋长、母祁铁与庞跃龙分别担任空军与陆战队参谋长,牧浩洋以海军元帅身份出任战争部长,而参谋长会议直接向战争部负责。

如此一来,总参谋部实际上不存在了。

严格说来,是总参谋部转变为战争部,战争部长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指挥作战,而是策划与组织作战行动。

这个调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此之后,牧浩洋不再直接负责作战事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提出作战计划的参谋长进行军事组织。

说得形象一点,牧浩洋主要负责支持各军兵种作战,并且协调解决军兵种矛盾。

战后,有很多人认为,牧浩洋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甚至有人认为,这次组织结构调整起到了负面效果,比如降低了中**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但是客观的讲,这次调整在很大的程度上,促成了军队内部的团结统一,更有效的调动了军队的积极性,也妥善合理的解决了军队内部的矛盾。

别忘了,在牧浩洋提出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时候,他与戚凯威的矛盾已经公开化。

虽然在阶层上,牧浩洋是总参谋长,比戚凯威高了一级,因此有权力主导与决定所有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但是牧浩洋很有自知之明,即在地面战场上,他取代不了戚凯威,而且戚凯威也无法在海洋战场上取代他。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如果他与戚凯威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迟早会酿成大祸。

事实上,军队高层的矛盾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牧浩洋与戚凯威能够齐心协力,中**队在二零五三年就能扭转战局。办法很简单:在大陆战场上采取防御态势,仅保持较高的军事压力,不断消耗俄罗斯的有生力量,从而迫使美国出兵俄罗斯。以俄军的作战能力,中国陆军只需要在大陆战场上投入六个集团军就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说,到二零五三年底,中国陆军将有大约八个集团军可以调用,算上陆战队的可用兵力,肯定能凑齐五十万地面部队,也就有能力攻打澳大利亚。

有理由相信,牧浩洋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说白了,他与戚凯威,必须有一个人做出让步,才能解决矛盾,而牧浩洋选择了自己做出让步。

问题是,牧浩洋必须放弃他所坚持的战略主张,即以太平洋为主战场。

当然,这也说不上放弃,只是做出了妥协,即在大陆战场取胜之前,太平洋战场只是次要战场。

事实上,战后很多人就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在这些人看来,如果牧浩洋不是以妥协的方式与陆军和解,而是撤换戚凯威,恐怕结果会更好一些,毕竟陆军中并不缺乏顶替戚凯威的将才,比如魏成龙就有足够的能力取代戚凯威,可是在海军中,真正能够顶替牧浩洋的将领,要到两年之后才会出现。问题是,在二零五三年中期,牧浩洋肯定不可能让戚凯威下课,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力,黄瀚林也不会让他这么做。结果就是,牧浩洋只能主动让步,结束毫无意义的陆海之争。

当然,客观的讲,戚凯威也没有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