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第四十二集团军能够做到,并不是常挥。
在此之前,陆军司令部就制订了一份备用计划,主要内容就是在俄军主动出兵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下,紧急向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派遣作战部队。虽然在这份计划中,准备调动的是预备集团军,而且用铁路进行运输,但是至少有了一份可以采纳的行动计划,不用临时制订计划。
更重要的是,前期进驻的三个集团军,为第四十二集团军提供了帮助。
这三个集团军都是预备集团军,只不过都是拥有完整建制的预备集团军,而且都已接受了三个月以上的作战训练。在四月二十六日,这三个集团军就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基地。如此一来,在第四十二集团军开赴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可以用大型电动运输机把后勤设备提前运送到前线,让快行军的部队能够及时获得补给,特别是为地面战平台补充电能。
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基础条件,第四十二集团军肯定无法在一天内行军一千五百公里。
闪电般的行军度,起到了出预料的效果。
当时,俄军正准备从阿克托别向东扩张防区,其前锋部队已经到达十月城,驻守该地的哈军并没抵抗。如果一切顺利,俄军将在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到达咸海北面的阿拉尔斯克,把占领区向东延伸数百公里。结果是,第四十二集团军在二十八日凌晨到达阿拉尔斯克,另外两路部队则推进到了卡拉布塔克与伊尔吉兹,对俄军的侧翼构成了威胁,最终迫使俄军退回到了十月城。
如果第四十二集团军晚到一步,今后就得多推进数百公里。
只是,到这个时候,戚凯威手里也没有可以用来动大规模进攻的预备队了,甚至没有足够多的预备队围歼鄂木斯克的俄军。
事实上,随着战线拉长,戚凯威也暂时没有办法组织起新一轮战略进攻。
要知道,到四月底的时候,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战线已经长达六千公里,最东端在贝加尔湖西岸,最西端在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上,中国陆军总共只投入了十二个集团军,其中还有五个集团军为方面预备队,也就只有七个集团军在前线作战,兵力不到三十五万。
对于维持一条长达六千公里的战线来说,三十五万地面部队明显太少了。
即便俄军的战斗力非常低下,也需要大约七十万地面部队才能维持这条战线。
如此一来,戚凯威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动战略进攻,而是如何缩短战线,以提高战线上的兵力密度。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肯定无法在上半年翻越乌拉尔山。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大陆战争也进入了僵持阶段。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西南太平洋战略,即在二零五三年底,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保有量过一千架、舰队实力得到回升之后,投入五十万地面部队,动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
戚凯威肯定不会答应,因为他的计划是在下半年进军俄罗斯欧洲地区。T!~!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拖后腿
以二零五三年中期的形势来看,牧浩洋与戚凯威都有点好高骛远。
虽然进入五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都已参战,而且都成了中国的盟国,只剩下土库曼斯坦还保持中立,主要是美俄联军在五月初屯兵土伊边境,使得土库曼斯坦当局不敢轻易变卦。
当然,这也与中**队有关。
原因很简单,当时进驻中亚的中**队,中国也就只有五个集团军,只有一个集团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其余四个集团军都在哈萨克斯坦,因此在土库曼斯坦方向上,中国的军事实力非常有限,根本无法为土库曼斯坦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也就没能说服土库曼斯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队在大陆战场上的战略扩张已成强弩之末。
当时,连戚凯威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在军队规模仍然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扩张的风险急剧增加,必须放慢脚步。
事实上,到二零五三年五月,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过了三百万。
问题是,中国陆军的战线也比五个月前扩大了两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征召了三百万军人不等于获得了三百万能够作战的战士。原因很简单,武器装备的产量跟不上,很多部队都没获得必要的主战装备。
当时,中国陆军中,总共只有十八个集团军获得了主战装备。
在这十八个集团军中,只有十二个集团军装备了地面战平台,另外六个集团军的主战装备都不够先进。
更重要的是,这十八个集团军都已派上战场。
在大陆战场上,已经投入了十二个集团军、中东战场上有四个集团军、伊朗战场上还有两个集团军。
也就是说,中国陆军实际上没有多余的作战部队可用。
虽然地面战平台的生产度已经加快,但是要到二零五三年七月份,才能达到国务院制订的战时生产标准。如此一来,要到年底的时候,才能武装六个集团军,即每个月武装一个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