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先制人,趁中国还没有完成战争准备动战争。
乔丹的建议得到了多名将领支持,包括空军参谋长阿诺德上将。
在乔丹提出先制人后,阿诺德提议动用战略轰炸机,稠密突击中国的海军基地,一劳永逸的消除潜在要挟。
明显,阿诺德的军事建议愈加激进。
只是,在这个时候,阿诺德手里没有现成的作战计划,提出的只是建议,而不是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除了空军,陆战队司令里梅尔上将也支持立即对中国开战。
里梅尔的功课做得更到位,他提出了一份作战计划,即在轰炸了中国的军事基地,海军夺取制海权之后,先出兵菲律宾,封锁通过南海的航道,然后攻打冲绳群岛,把战线推进到中国本土附近。
只是,他的这份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并不高。
攻打菲律宾的话,美军至少需要动用二十万地面部队,相当于陆战队所有师的两倍,还需要动用九艘以上的航母。更重要的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此后攻打冲绳群岛,肯定会面对面的与中国空军交锋,而九支航母战斗群不足以确保制空权,因而需要依托菲律宾的空军基地。如此一来,攻打冲绳群岛的作战行动就得推迟,而中国肯定能在此期间完成战争总动员。
现实上,里梅尔的计划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在空军的突然袭击中,中国舰队遭到致命打击,美国海军轻松夺得制海权。如果没有制海权,陆战队在菲律宾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肯定会遇到麻烦。
问题就是:就算重创了中国舰队,美军就能夺得制海权吗?
要知道,第五代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均达到了两千公里,而且中国还有一支不可小觑的水下舰队。在空军战斗机的掩护下,中国潜艇能在离本土两千公里的范畴之内对任何一支美军舰队形成致命要挟。
很明显,就算夺得了制海权,美军也很难立即利用制海权。
当时,较为理智的只有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
在给总统的建议中,马歇尔上将明确提到,就算能够一举击溃中国海军,也很难同时打垮中国空军,而中国本土防御圈的支柱不是海军,而是空军。也就是说,美国取得的战略优势只能使中国在战争初期丧失主动进攻的能力,无法对中国本土形成要挟,也就无法阻止中国进行全面战争动员,更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最终仍然得跟中国进行正面较量。
结果可想而知,美国的胜算不会大到哪里去。
根据这些判断,马歇尔建议尽量维持和平局面,不要轻易向中国开战,更不能主动向中国开战。
问题是,马歇尔的声音太小了。
不管战争进程如何,陆军在战争初期的地位都不会高到哪里去,因而陆军参谋长的建议肯定很难遭到重视。
所幸的是,卢卡斯没有丧失理智。
在参谋长联系会议上,卢卡斯没有做出开战决策,只是要求麦卡锡与乔丹尽快拿出具有可行性的作战方案。
回到白宫之后,卢卡斯让鲍威尔把国务卿康拉德叫了过来。
“不可否认,现在很有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康拉德不是主战派,也不是理想主义者。“对我们来说,要想打赢这场战争,不但需要一个好的开始,还需要一个完美的过程。当然,好的开始是先决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当前的机会,至少能够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
“这表示我们能够取胜吗?”。
“当然不是,问题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康拉德知道总统在想什么,因为卢卡斯能在四年前当选总统,并且在今年的大选中获得百分之七十八的民调支持率,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政治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尽量让局势向好的方向展,尽可能的争取对我们有利的局面。”
“在我看来,阻止战争对我们最为有利。”
康拉德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这么想,可是并不表示中国当局也这么想。我已经跟中国总理通了电话〃》,对方的态度非常强硬,先谴责我们向澳大利亚部署航母战斗群,表示中国海军只是进行常规性的检查与维护,没有挑衅我们的企图。很明显,中国总理是在拖延时间。”
卢卡斯没有开口,因为中国总理的这番话能够有另外一种注释。
作为外长出身的总理,杜小蕾非常通晓外交事务,也知道如何处理外交问题,因而在言辞上更像外交家。说得简单一些,杜小蕾的答复只是一种外交辞令,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结果却被康拉德误解了。
“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别无选择,我们就得为开战做好准备。”
“你们就这么想得到战争吗?”。
鲍威尔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康拉德也没有吭声。只是,两人的态度很明显,战争已是唯一选择。
卢卡斯长出口气,说道:“如果现在开战,我们基本上没有胜算。要知道,只需我们无法打击中国本土,那么中国就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内完成全面动员,而中国的战争潜力远远过了我们。”
“总统,中国没有这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