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辅的威严从来没有人敢如此挑战。他终于爆发了。
“竖子大胆!朝堂之上岂能容你胡说八道,构陷大臣,来啊,给我将此人拖下去。”马士英双眼喷火,脸色涨红,手指着章正宸咆哮起来,已经来不及顾忌他的首辅风度了。
马士英自从当了首辅以来,从来没有人敢拂逆他的意思,更何况在朝堂上当这文武百官的面来弹劾他了。
那些弹劾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犹如猛火油一般。让他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
马士英首辅当久了。竟然都忘了自己的身份,这金殿之上唯一能发号施令的就是那位皇帝陛下了。那些殿前的大汉将军可不会听他的。
他刚才的话不仅让许多大臣有所反感,甚至连回过神来的皇帝都有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
但是马士英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此刻也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
“马首辅好大的威风啊。可是把这奉天殿当成您的府邸了!”一道带着嘲讽的声音响了起来。
随着声音。一人从勋臣的队伍里站了出来。却正是忻城伯赵之龙。
赵之龙作为崇祯皇帝钦点的镇守南京的三大臣之一,而且还是勋臣,在南京城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他们这些勋臣平时是不被允许插手国政的。但是他们依然拥有弹劾和检举大臣的权利。
赵之龙承袭父荫,做了伯爵。虽然说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基本的眼光还是有的。
他们这些勋臣之后,靠着祖宗余荫,世世代代被朝廷像养猪一样的养着,享受着荣华富贵。
但是如今天下动荡,内忧外患,他们也自然会去想自己这富贵还能不能继续的享下去。
当初鞑子势大的时候,赵之龙就曾动过投靠鞑子的念头。只是没想到鞑子到了扬州城下,遇到了横空出世的萧毅后碰的头破血流,只好灰溜溜的缩回北方去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军在攻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带头打开城门投降的就是这个赵之龙。
作为历史系的高材生,萧毅自然是知道这个人的。
后来军统司成立之后,根据萧毅的指示,黄志忠利用锦衣卫的力量对南京城中能挂上号的勋贵大臣都做了调查,每个人都建立了档案。
根据调查,这个赵之龙看不出来一点忠贞报国之意,最看重的还是一家一户的前程富贵。而且根据锦衣卫探听到的消息,他也有搭上萧毅这条大船的想法,只是一时无人引荐而已。
要扳倒马士英,这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所以,当尤条找上门的时候,赵之龙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答应了。
而且为了造成更大的声势,为了给皇帝造成更大的压力,赵之龙还私下串联了许多其他勋臣,如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等人。
赵之龙话音一落,马士英这才有些清醒过来,脸色铁青,按捺着怒火一言不发。
赵之龙冷哼一声,转向了皇帝的方向。
“陛下,对于章御史弹劾的三人,臣附议。且臣再请陛下治马士英咆哮朝堂,藐视皇上一罪。请陛下对马士英等三人严加惩处,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臣附议!”保国公朱国弼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隆平侯张拱日也站了出来。
“臣等附议!”随着这三人的出头,许多勋戚一派的大臣都站了出来,要求皇帝严惩马士英等三人。
风云突变,朝堂震惊。
弹劾马士英的大臣黑压压的站了一片,占到了今日上朝大臣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此时及时再愚钝的人也明白了,这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倒马运动。
章正宸作为言官,打响了第一炮,而赵之龙这些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地位超然,影响力巨大的勋臣却是趁势追击,一句形成浩浩荡荡的滔天之势,让马士英根本没有时间反击。
直到此时,马士英终于明白过来,这是有人要对自己下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一记重拳。直接让他无法招架。
按照规矩,被弹劾的大臣,要摘掉乌纱,站在前列垂手听参,不得当堂辩驳。
而马士英刚才恰恰就因为冲动之下忘了这一点,结果还被赵之龙给抓住大作文章。
马士英颤抖的双手摘下了乌纱帽,缓缓的走到殿前垂手而立,脸色铁青,心中却在飞速的合计到底是谁要对自己下手,而且有如此大的能量发动这么多勋臣来弹劾自己。
这个疑问。不光是老马自己。许多不明就里的大臣也在暗暗琢磨。
朝堂之上又陷入了熬人的静默之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
朱由崧彻底的傻眼了,他当皇帝以来遇到了许多的事情。大悲和尚案,“伪”太子案、童妃案等等。这些事情被别有用心的东林党复社中人利用。一次次的向他的皇帝正统身份发起了进攻。
最后所谓的大悲和尚。太子,童妃虽然都被证明是假的,但是也给皇帝留下了心理阴影。更让他对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更加厌恶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