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世间情话本就不多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读叶曼《世间情》

陈国华

古往今来,一个“情”字让多少人肝肠寸断、魂牵梦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描述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骨肉亲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讲述的是缠绵悱恻的忠贞爱情,“士为知己者死”形容的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不朽友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世间芸芸众生无不沉浮于这林林总总的情感之中,因而难免为情所困,为情所苦,叶曼女士的《世间情》正是一部为为情所困之人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之作。

叶曼,1914年生,现今95岁,早年辗转世界各地,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至今研学佛教、道家、儒家数十年,对东西方文化、哲学、宗教有独到的见解,先后师从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大德,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知识底蕴造就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头脑,儒、道、佛的和谐统一赋予了她平和、冷静、客观的态度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女性的心理特质形成了她细致缜密的思维和柔婉的气质,叶曼女士正是以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参悟,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良师益友。

《世间情》一书是叶曼女士在《妇女杂志》主持专栏时与读者的编读往来的选辑,作者选取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家庭、事业、爱情、婚姻、信仰等,结合读者的客观实际,以智慧、通达的处事态度答疑解惑,慰藉心灵。

面对正踯躅徘徊于男女之情的读者,叶曼女士明事晰理,推心置腹:对于在情感历程中受到伤害而畏惧不前的,她给予你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让你懂得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对于沉迷于无望的畸恋之中的,她劝当事人理智自持,当即挥慧剑斩情丝,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彼此缺乏爱情信心的,她劝导读者对这份感情重新加以审视,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理智地作出抉择。

面对迷茫于夫妻相处之道的读者,叶曼女士则阐发了爱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见解。她说:“爱,既是如此飘忽不定,男女之间除了谈爱之外,必须懂得留情。情,却是人事,需要靠学习及努力去建立、培养和维系。其主要关键在谅解、宽容、坦白和关切。”

面对苦恼于婆媳相处之道的读者,叶曼女士提出“能以己之心度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并告诫我们要懂得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同时要学会反躬自省和宽以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面对处于就业、创业焦虑之中和苦于职场处事之道的读者,叶曼女士分析入情入理、循循善诱,一面鼓励就业创业者正确客观地做出自我估计,理性客观地做出选择,脚踏实地,敬业乐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一面教导我们学会在职场中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调整“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的心态,懂得濯缨与濯足的处事之道。

面对苦恼于下一代教育的读者,叶曼女士主张随儿女的成长而宛转施教,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努力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自立、自强、自尊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发挥个性特长,丰富知识,增长阅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面对困惑于自身修为与信仰之间距离的读者,叶曼女士从中国宗教信仰发展的历史、人们接受宗教信仰的主客观因素及护持个人的修为等方面追本溯源,娓娓而谈,在廓清疑惑的同时,强调向佛者要做个觉者,发自内心,不流于形式。

掩卷沉思,作者字字含情,句句留意,无不透露着情系众生、心怀博爱的情怀,细心品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似暗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迷失者的航程,似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解救旅人的困顿,似一味心灵鸡汤慰藉受伤者的心灵。

◇欢◇迎访◇问◇BOOK。◇

第4节:记佛道儒国学大家叶曼女士

记佛道儒国学大家叶曼女士

复强

叶曼老师有几大传奇,我的简单了解印象深的有,一是94岁了看上去十分年轻,二是向南怀瑾和陈健民学习,打通任脉督脉,打禅七颇有收获;还有就是老夫妻都已经九十多岁了,结婚超过70年了,还都比较健康。1989年叶曼看云居寺破烂不堪,发愿要重修云居寺,就到港台新加坡和美国演讲募捐,3年后将30万美元交给北京副市长何鲁丽,如愿地重修了云居寺!此次是叶曼第五次进入云居寺,受到了寺方比较的热情接待。我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今天的整个过程。

曼老师看起来一点也不像94岁,总是笑眯眯的,非常和气。说话条理清楚,现在每周还讲两次课,在地安门大街,周三讲晚上讲《道德经》,周六晚上讲《维摩诘经》,每次听众都是数百人。

近朱者赤,缘分才始。

附录文章:走近智者聆听慧音——访叶曼老师

晌午时分,与同行念慈居士来到叶曼老师搬家前的望京住所,对其进行采访。说是采访,却实为两个对佛法怀有虔诚之心的学生来向老师求疑解惑。

叶老的房子布置清雅。红木的家具,两把藤椅,藤质的桌子、椅子茶杯垫子仪亦是藤质的。午后的阳光朗朗地照在落地窗前的几盆植物上,一派生机盎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每天能听到叶老讲经说法,想必这些植物也是幸福的。

叶曼这个名字于我最早是在三毛《送你一匹马》中见到,三毛简短提到她和叶曼老师的三次谈话。只言片语,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在不上课的日子里,母亲去寺庙烧香拜佛总要带着我,对于佛教的认知只停留在祈福平安的层面。而今日里能有幸跟叶老面对面坐着,近距离聆听她的开示,实为与佛法的因缘。可是无量无边的佛法精深奥妙,究竟要如何参、如何学,如何将信仰落实于当下,叶老告诉我:修心便是关键。

人的心由于阿赖耶识的作用,堆满了妄想杂念;可是人的真如本性、般若智慧同样是这颗心在起作用,所以这就需要你转识的功夫!烦恼即菩提,但烦恼一起,心性就会被遮掩,离智慧、觉悟就远了。因此修心养性就不仅要放下妄念,而且要转妄成真、转识成智,惟有如此才能显现如如真性,才会步入般若的胜境。这些道理或许我能看懂,可是修行、修心不能光凭理入,最最对机的应当是契理的行入啊!

当年佛祖在29岁辞别父母、妻儿离开皇宫,历经磨难最后在菩提树下证得人生无常,世间万事万物本性自空,皆因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实在是不必执着。不执着生、不执着乐、不执着法、亦不执着我。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无常,人生无常,情感无常,甚至连人的念头都在刹那变化。人一旦觉悟了就会放下欲望杂念,放下一切分别妄想。难舍能舍、难行能行,这是佛祖的伟大之处,叶老常说学佛就得有学佛的行动,得遵照佛的精神,要舍得放下。如来佛祖贵为王子,说放弃就放弃了,丝毫没有退转之心。世事无常,富贵也好、名誉地位也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亦是无常,生命宝贵,当好好珍惜。叶老说她不知道她的形寿哪一天会尽,因为她今年已经93岁了,她的兄弟姊妹都走在了她的前头,惟有她很乐观地活在当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她就要为大家讲课。愿力真大,我感觉她就是活菩萨!要不何能以93岁的高龄,离开丈夫、儿女,离开舒适温暖的家,从美国来到大陆,为众生传道布说呢?如果说修行需要取舍,淡化得失,需要一份大无畏的勇气和一份为社会担当的信念,那么叶老是做到了。在她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至真、至性的品质,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

儒、道是中华文明的根,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原大地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儒、释、道三家文化互为融和、浸润,构筑了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眼下称之为国学。其实国学一词早就存在,只是在那场文化浩劫中被人为割裂,弄得支离破碎,以至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太缺乏国学的熏染、滋养。叶老太了解当前大陆的社会现状了,所以她在居士林不单单是开示《法华经》、《维摩诘经》、还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